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年輕男人太焦慮 罹患心臟病及糖尿病機率高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發佈一份新的長期研究顯示,隨著年紀增長,年輕時較容易焦慮、擔憂的男性,在中年後罹患心臟病、中風、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更高。該項研究指出,男性較常處於焦慮擔憂中,生理的代謝情況較容易增加心臟病機率,而且這之間的關聯比一般人想像來得更早,可能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就已發生。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發佈一份新的長期研究顯示,隨著年紀增長,年輕時較容易焦慮、擔憂的男性,在中年後罹患心臟病、中風、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更高。該項研究指出,男性較常處於焦慮擔憂中,生理的代謝情況較容易增加心臟病機率,而且這之間的關聯比一般人想像來得更早,可能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就已發生。
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台灣腦中風學會第十二屆理事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照新聞中所敘述之情況,納豆的症狀主要以「腦中風」表現。而在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八成患者,均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兩成患者才是「出血性中風」,這是因腦部供血的血管破裂,造成的腦部損傷。葉守正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每十七分鐘,就有一人出現腦中風,主因多為腦部血管破裂或血流受阻,造成腦部缺氧、缺血與神經性缺損,促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
不到40歲就發生「男性荷爾蒙」不足症狀,恐影響「下半身」與「下半生」幸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表示,男性荷爾蒙低下的徵兆並不典型,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疲倦、做事提不起勁、性功能障礙、性慾降低等等。
年紀輕輕就有「肥肚腩」?當心未來發生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別人更高!腹部肥胖被認為與內臟脂肪堆積息息相關,也是中風及心臟病高危險群。近期一項針對兒童、青少年、年輕族群的研究發現,嚴重肥胖的年輕人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動脈硬化的分數也偏高,顯示腹部脂肪可能造成青少年甚至兒童的心血管併發症。與健康體重的年輕人相比,肥胖青年的內臟脂肪明顯較多,脈波傳播速率數值也更高。在體脂肪率屬於肥胖、且體重BMI值超過標準的受試者身上,可看到內臟脂肪與脈波傳播速率呈現正相關現象。
國泰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除了飲食習慣不佳可能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
腦血管疾病自2016年起於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為第四名,雖較前一年下降一名,但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平均每年仍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為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年一起響應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呼籲國人重視腦中風防治的重要性,並參考美國國家中風協會(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的中風風險量表(Stroke Risk Scorecard),推廣「腦中風紅色警報」評估表,民眾可自行評估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夜間產生「打鼾」症狀,在台灣並不少見,當枕邊人鼾聲雷動時,千萬別只當作小毛病,更要注意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順誠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佑誠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肇因於「呼吸道塌陷」,也是造成打鼾的主因。一旦呼吸道嚴重塌陷,就可能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
郭大維醫師從醫院到社區開業,一路秉持行醫的初心,他說醫療關係需要慢慢建立,自然不會有醫病關係對立的問題。唯有真誠對待患者好,『醫德』一是指『道德』的德,一是指『得到』的得,來自病人的回饋,就是行醫之所得。
週末假日喜歡聚餐或喝酒狂歡?小心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血管中心主任Deepak Bhatt 表示,心房顫動是指快速且不規律的心律異常,而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可能增加心房顫動急性發作的機會。在美國,這種現象被稱為「假日心臟病」,因為在假期前後人們大量飲酒與酗酒的機會增加,容易造成更多急性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