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咳嗽、皮膚癢是淋巴瘤? 醫揭6大徵兆:快至血液腫瘤科看診
脖子腫要當心!淋巴瘤每年新增人數超過3,000人,當中不少為2、30歲年輕患者。由於症狀不明顯,淋巴瘤不易早期發現,約有一半以上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第3-4期。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淋巴瘤最主要症狀為淋巴腺腫大,特別明顯會出現在腹股溝部位。有些人則以發燒來表現,且往往不是高燒而是低燒,容易在傍晚之後開始出現症狀。
脖子腫要當心!淋巴瘤每年新增人數超過3,000人,當中不少為2、30歲年輕患者。由於症狀不明顯,淋巴瘤不易早期發現,約有一半以上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第3-4期。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淋巴瘤最主要症狀為淋巴腺腫大,特別明顯會出現在腹股溝部位。有些人則以發燒來表現,且往往不是高燒而是低燒,容易在傍晚之後開始出現症狀。
愛吃甜食的女性要注意,吃甜食不只易發胖,更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不孕、生育太少、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等,過量攝取甜食確實會增加肥胖及子宮內膜癌機率。
美國傳出全球第三例、女性首例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者接受「幹細胞移殖」治療後痊癒的「紐約病人」個案。報告宣稱,幹細胞治療不只治癒這名64歲女性的急性骨髓白血病,在她體內也已14個月偵測不到任何HIV病毒。顯示基因治療有望引領科學朝治癒HIV的方向繼續進展。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傳出因頭頸癌逝世。國內頭頸癌患者往往疏於早期檢查,導致延誤治療、錯失黃金時間。最新公佈的十大癌症中,口腔癌(含口咽、下咽)高居第5位,與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任劉耿僚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說明,頭頸癌最主要風險因子仍是菸、酒、檳榔。長期蛀牙未治療或配戴不合適假牙,可能導致病毒感染或口腔黏膜長期摩擦造成癌變。此外,牙周病引起的慢性發炎,也會增加口腔癌風險。
食道癌每年造成1,900人以上死亡,更是男性十大癌症第6名,男性標準化發生率高達女性15.8倍。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為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由於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如果長期吞嚥困難或吞嚥時有異物感,應格外留心。
胰臟癌因一年死亡率超過8成,素有「癌王」之稱。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指出,一般所說的胰臟癌,九成以上是指外分泌組織長出的「腺癌」,惡性度高且容易轉移,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吳教恩醫師說明,胰臟「頭部」的腫瘤會造成膽管阻塞及黃疸症狀,較容易被早期發現。但是,若腫瘤長在「胰體」或是「尾部」,通常須長到一定大小才會造成疼痛,且伴隨有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病人可能在症狀出現3至6個月之後才診斷出胰臟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