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心臟科醫師 都在吃血脂藥? LDL大於50都是毒?
LDL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壞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緊密關連。究竟LDL應該控制在多少以下最健康?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洪惠風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美國現代心臟學之父尤金‧布朗渥(Eugene Braunwald)90幾歲時仍活力充沛、腦筋活絡,更曾表示LDL「大於50都是毒」,與一般人認為LDL只要控制在100多以下差異慎大。
LDL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壞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緊密關連。究竟LDL應該控制在多少以下最健康?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洪惠風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美國現代心臟學之父尤金‧布朗渥(Eugene Braunwald)90幾歲時仍活力充沛、腦筋活絡,更曾表示LDL「大於50都是毒」,與一般人認為LDL只要控制在100多以下差異慎大。
Omicron變種病毒自2021年11月從南非擴散以來,傳染性強、容易造成「免疫逃脫」的特性,使其成為現今全球疫情的主要感染源。科學家發現,Omicron病毒中的「棘蛋白」中,被發現至少已有33處突變; 受體結合域中的29種胺基酸則有15種產生異變,與原始株的型態差異不可同日可語。
網路流傳眾多光怪陸離的「生髮怪招」,如抹生薑、粗鹽或沙拉油,勿信偏方當心反而傷害頭皮毛囊! 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提醒,生薑、醋、大蒜、沙拉油等切勿當作「生髮神器」使用。生薑、大蒜屬辛辣類食物,易使毛囊受刺激發炎;沙拉油則易使毛囊阻塞。有患者則於頭皮塗抹粗鹽以求生髮,導致原本的「地中海」圓形禿愈發明顯、甚至引發「頭皮發炎」。
我國購買之首批新冠肺炎口服藥物「Molnupiravir」於昨日(1月24日)到港,作為對抗Omicrom疫情的重要資源,口服抗病毒藥物是否真能終結疫情大流行?權威醫學期刊《Nature》報導宣稱,目前陸續獲各國批准上的之2款新冠肺炎口服藥確實有明顯治療效果。然而,2款新藥能有效降低重症與死亡率,科學家卻已馬不停蹄地開始尋找「替代品」。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於12月20日宣佈,核准用於降低HIV感染的注射型藥物「Apreude」上市,這是目前全球第一款預防HIV感染的長效注射藥劑,這是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在口服之外的第一款新劑型藥物。FDA聲明中指出,Apreude的使用方式為連續兩個月,每一個月注射一次,之後每2個月注射一次。FDA宣稱,長效注射的暴露前預防投藥,將能幫助高風險族群增加預防性投藥的依從性,減少HIV感染風險。美國FDA藥物評價中心抗病毒藥物部主任抗病毒藥物部主任 Debra Birnkrant表示,2個月注射一次的暴露前預防性治療,將是對抗HIV流行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