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零嘴可以天天吃! 研究:每日食用一把堅果,降12%失智症風險
研究指出,每日適量食用一把未加鹽的堅果可降低失智症風險達12%,尤其對女性、老年人及非吸菸者效果更佳。堅果富含抗氧化劑、健康脂肪,有助於減少發炎並延緩記憶力衰退。除了堅果,《BMJ》研究表明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社交互動等六大健康習慣也與減緩記憶力下降密切相關。
研究指出,每日適量食用一把未加鹽的堅果可降低失智症風險達12%,尤其對女性、老年人及非吸菸者效果更佳。堅果富含抗氧化劑、健康脂肪,有助於減少發炎並延緩記憶力衰退。除了堅果,《BMJ》研究表明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社交互動等六大健康習慣也與減緩記憶力下降密切相關。
不少上班族為求提高工作效率,習慣吃「B群」保健品以提振精神;矛盾的是,坊間卻也流傳吃B群能夠「幫助睡眠」的說法。聯欣診所功能醫學護理師亓祥怡護理師指出,維生素B群的種類不一且各有其功效,若未按照自身狀況適當補充,恐怕會造成反效果。
過年本為可以好好放鬆、與人團聚的快樂時刻,但對於減重者或體重管理者而言,從跨年聚會吃到過年圍爐,看到體重數字飆升可說是「一大惡夢」。張語希營養師表示,不管是年夜菜、團圓飯,或是過年期間民眾常吃的零嘴點心,都含有極高的熱量,若攝取過量確實對減重相當不利。
「便秘」總讓現代人頭痛不已,尤其外食族、上班族平時缺乏纖維攝取,不只影響腸胃健康,更有可能導致皮膚問題如長痘痘、肌膚暗沉,或是女性最在意的小腹突出,都是長期便秘容易衍生的惱人問題。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建議年輕族群,可善用「4381+1/3法則」以有效預防與改善便秘。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喉嚨痛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主要死因,統計指出,約有1/5成年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有關。然而,比起不採取任何飲食調整,各種流行的計畫性、結構性的飲食方式,是否真的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隨著健康養生觀念興起,近年餐飲市場掀起一股用「植物奶」取代一般牛奶的潮流。事實上除了目前已很普遍的燕麥奶之外,國人在早餐店、便利商店常喝的豆漿與米漿,也算是植物奶的一種。另外,杏仁奶、豌豆奶與椰奶等等植物奶,在台灣亦不算少見,並各自擁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部份脂肪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被稱為必須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其中又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最為重要。Omega3脂肪主要包括ALA、EPA、DHA,ALA雖然能在人體內轉化為EPA與DHA,但轉化比例僅約2-10%,絕大部份的EPA和DHA來自深海魚的魚油,深海油魚如鮭魚、鯖魚、金槍魚、鯡魚和沙丁魚含量最多。
隨著全球疫情逐步趨緩,不僅國內觀光客開始增加、出國旅遊者也一窩蜂「傾巢而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境外旅客開放加上國內口罩政策的鬆綁,民眾此時更容易忽略鞏固身體保護力的重要性。即使此前已經確診、或施打過新冠疫苗,不代表就此擁有「無敵星星」,仍可能暴露於二次確診的風險中。
排便的順利與否,會顯示出身體的代謝狀況,對體態呈現也會有影響?李婉萍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體內,不僅促使息肉生長,甚至有引發癌變風險。尤其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自然,便秘也逐漸成為上班族或年輕族群的「文明病」。
明明每天睡滿8小時卻仍覺得異常疲勞、壓力一來臉上就「爆痘」、擦任何保養品卻不見好轉,亦或身體常自覺不適,尋求醫療協助卻找無病因。上述種種容易出現在現代人身上的「小毛病」,事實上可能是「慢性發炎」的警訊,個人已處於「亞健康」狀態卻不自知。
「168斷食」等間歇性斷食法,因容易執行的特性廣受減重者的青睞。不過,間歇性斷食是否真為最佳的減重策略?《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期所發布的最新研究指稱,減少每日總熱量攝取的「熱量限制飲食」,或許是更為有效的體重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