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一到心情更「Emo」? 醫:注意這3大徵兆,恐是「季節性憂鬱症」警訊
冬春交替時期,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部分人甚至出現「季節性憂鬱症」。振芝心身醫學診所吳泓熹醫師指出,此症與日照時間減少、血清素濃度下降及褪黑激素增加有關,患者每年特定季節反覆發作,常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疲倦、易怒、失眠等。治療方式包括光照治療、維生素D補充及心理諮商等,並建議患者多接觸陽光、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規律作息,家人則應給予關懷與支持,幫助患者改善情緒,遠離憂鬱困擾。
冬春交替時期,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部分人甚至出現「季節性憂鬱症」。振芝心身醫學診所吳泓熹醫師指出,此症與日照時間減少、血清素濃度下降及褪黑激素增加有關,患者每年特定季節反覆發作,常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疲倦、易怒、失眠等。治療方式包括光照治療、維生素D補充及心理諮商等,並建議患者多接觸陽光、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規律作息,家人則應給予關懷與支持,幫助患者改善情緒,遠離憂鬱困擾。
「夏季憂鬱症」是一種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主要因天氣炎熱、濕度高或飲食習慣改變而引發。患者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焦躁易怒、失眠等症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周伯翰院長建議,保持環境涼爽、減少戶外活動、適當排汗,並在必要時進行抗憂鬱藥物或心理治療。針對難治型憂鬱症,深層經顱磁刺激(deep TMS)已成為有效的治療選擇。
平時作息正常、但總覺得很疲憊;即使有睡滿8小時,白天工作時還是哈欠連連?聯欣診所功能醫學護理師亓祥怡護理師表示,每天都睡不飽是多數上班族的心聲,但通常經過1-2天好好休息,原有的疲勞感會自然消失。
什麼是葉酸?攝取葉酸又對人體有哪些幫助呢?事實上葉酸又稱做「維生素B9」,為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人體並無法自行合成葉酸,同時也無法儲存在身體內,因此需由每日的飲食或營養品攝取。葉酸的主要功能為幫助紅血球、核酸、核蛋白的形成,以及幫助胎兒正常發育和生長。至於哪些族群須特別補充葉酸?其一是孕婦,葉酸是一種幫助維持胎兒正常發育的營養素,為其生長所需的成分之一。其二則是年長者,葉酸同時搭配鐵質的補充,能幫助紅血球形成。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開始出現嗜睡、暴飲暴食,當心是「季節性情感疾患」徵兆?捷思身心醫學診所李旻珊醫師指出,一名30多歲女性OL原本就有季節性憂鬱傾向,近期因面臨父親過世的壓力事件,情緒狀況每況愈下,開始發生長時間嗜睡無法起身工作、暴飲暴食及體重增加等問題,連帶影響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甚至假日也不願意與男友、朋友出門。經過增加日照、規律每周(3次)運動150分鐘,以及就醫調整藥物,2-3個月後才回歸穩定。
體重居高不下、容易累、感到寒冷,且伴隨肌肉疼痛、掉髮,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落」的前兆?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布萊根婦女醫院醫師Rebecca Breslow指出,造成甲狀腺功能低落的原因眾多,如自體免疫疾病、先前接受甲狀腺亢進治療、放療或服用特定藥物等等。有甲狀腺低下家族史、60歲以下女性或過去6個月有懷孕或生產者,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高風險群。
異位性皮膚炎究竟為何發生,又應該如何控制?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交織而成的疾病。當個體因遺傳而有「絲聚蛋白」受損的現象,容易造成表皮角質層難以保持水份,皮膚屏障能力不佳。一旦遇上環境因素如濕度、過敏源等,就容易引發異位性皮膚炎,且相當高比例會面臨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共病。
艾成驚傳墜樓過世震驚各界,引起國人關注憂鬱症治療與照護議題。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大學護理學系教授吳佳儀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憂鬱不只是最重要的自殺風險因子,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因子,沒有及時求醫及完整治療,不單影響正常生活能力,亦容易萌生絕望與自殺念頭。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攀升,國人也陸續出現「長新冠」症狀,近期更傳出一女性病患於5月染疫後持續出現疲憊感、頭痛,嚴重影響思考及說話能力,甚至在騎車時因一時腦袋混亂而自撞卡車,差點釀成憾事,經診斷後確認為長新冠中常見的「腦霧」現象。台灣神經學學會胡朝榮理事長指出,長新冠症候群與「腦部」及「神經系統」息息相關,而腦部對於全身健康至關重要。呼籲民眾在疫情當下,更應重視腦部健康,以避免全身殘疾的後果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