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

別只帶感冒膠囊! 出國急救包如何準備? 內科醫公開「10大必備藥品」

適逢農曆新年連假,有出國規劃的民眾應準備急救包。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列舉10大必備藥品,包含止瀉藥、抗過敏藥、止暈藥、止咳藥、化痰藥、止痛藥、胃藥、益生菌或酵素、呼吸道抗生素及消化道抗生素。可視需求攜帶益生菌及日常醫材,如OK繃與體溫計等。此外,急性腹瀉時,鳳梨酵素可緩解細菌性腹瀉,但食用鳳梨僅適用輕症,應優先就醫確保安全。

閱讀更多 »

每月偏頭痛20天起跳! 她接受1療法後驚呼:出門終於不用帶止痛藥

CGRP單株抗體療法顯著減少偏頭痛發作,讓患者不再依賴止痛藥,生活品質明顯提升。奇美醫院楊浚銘醫師指出,結合頭痛日記、規律運動、充足睡眠等生活習慣的調整,患者能更好地掌握病情並降低發作頻率。奇美醫院還持續舉辦病友會,提供最新治療資訊與心理支持,幫助病人及家屬了解偏頭痛,讓患者不再孤軍奮戰,重拾健康與生活。

閱讀更多 »

多插鼻胃管、打營養針加重末期病人負擔!放不下的都是家屬?

末期癌症病人面對安寧治療時,往往比家屬更能接受生命的結束。吳教恩醫師指出,由於家屬的不捨,許多病人被迫接受插鼻胃管、打營養針等不必要的維生醫療,反而加重身體負擔。醫師建議家屬應以患者的舒適為優先,避免過度醫療,並強調在生命最後階段應以症狀控制為主,讓病人在安寧中離世。醫病關係的理解與正確的安寧療護觀念,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痛苦。

閱讀更多 »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痛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吃止痛藥也沒用! 「慢性疼痛」為何會發生? 醫:忍超過3個月恐釀大禍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閱讀更多 »
比熬夜、加班還爆肝?  醫師揭最傷肝「6大飲食」:保健食品也是大地雷

比熬夜、加班還爆肝? 醫師揭最傷肝「6大飲食」:保健品也是大地雷

除了自身的肝臟疾病、肥胖或作息不正常之外,事實上「吃錯食物」對於肝臟的危害更是比想像巨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日常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事實上可能會傷害肝臟,並導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嚴重後果。尤其以下6類飲食更是要減少攝取或避免。

閱讀更多 »
32歲年輕男血尿診斷膀胱癌!  小便出現3症狀勿輕忽  醫:有結石更危險

32歲年輕男血尿診斷膀胱癌! 小便出現3症狀勿輕忽 醫:有結石更危險

膀胱癌是國人最常見的泌尿道腫瘤之一,根據109年癌症登記報告數據,初診斷為泌尿器官腫瘤中約有4成是膀胱惡性腫瘤,發生率為男性癌症第11位。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丁原田受訪表示,膀胱癌近年發生比例有所增加,且隱隱然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的收治個案年僅32歲,因血尿問題以為是結石或發炎,就醫後才意外檢查出膀胱癌。

閱讀更多 »
瀉藥吃太多害「腸胃罷工」?  藥師解答4類緩瀉劑功效、禁忌!  益生菌、纖維素才是關鍵?

瀉藥吃太多腸胃罷工? 藥師詳解「緩瀉劑」功效與禁忌,沒吃這2項恐白費?

坐在馬桶老半天卻上不出來?不少人面臨排便不順暢和便秘問題,會選擇直接到藥局購買瀉藥。丁丁藥局謝瑋綾藥師受訪表示,市面常見緩瀉劑共有四大類:一、膨脹型緩瀉劑;二、刺激型瀉劑;三、滲透型緩瀉劑;四、糞便軟化劑。除了作用時間長短差異,也有需要注意禁忌症。緩瀉劑也不建議長期使用,避免增加腸胃對瀉劑的依賴性,影響正常蠕動機能。

閱讀更多 »
一變冷、下雨膝蓋就有感?  醫曝「天氣痛」成因:有舊傷、關節發炎更要命

一變冷、下雨膝蓋就有感? 醫曝「天氣痛」成因:有舊傷、關節發炎更要命

適逢秋冬交替時節,不少人天氣一轉冷,關節就會發生「天氣痛」的情況出現,讓民眾備感困擾。衛福部雙和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徐子恆醫師接受專訪指出,天氣痛最主要的成因為天氣變化,導致原有的疼痛症狀惡化。該現象可分為氣溫、濕度、自律神經與心理層面做探討。

閱讀更多 »
確診後「偏頭痛」大爆發!  吃「3C食物」會更嚴重?  醫警告:只吃止痛藥有成癮疑慮

確診後「偏頭痛」大爆發! 吃「3C食物」會更嚴重? 醫警告:只服止痛藥有成癮疑慮

打完疫苗或確診COVID-19,會讓「偏頭痛」發作情況變嚴重?小心只吃止痛藥恐「愈吃愈痛」還會藥物成癮!美國偏頭痛基金會指出,偏頭痛患者確診新冠病毒後更容易出現長新冠症狀,且頭痛次數在1-2月之內可能增加為每月10-15次。醫師提醒,偏頭痛誘發因素眾多,環境、遺傳、食物,壓力、睡眠、氣候都與偏頭痛有關。每周偏頭痛發作1次以上,建議及早至神經內科就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