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汙是奪命因子! 研究:低濃度「PM2.5」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近日國內空氣汙染嚴重,尤其中西半部PM2.5數值有普遍升高的趨勢。建議民眾外出通勤時仍應配戴口罩、切勿輕忽空汙的危險性。《Scienece Advances》於9月刊載的研究已清楚表明,即使是低水平的空氣汙染,也足以讓人類的死亡率提升,亦可能使早年死亡的風險增加。
近日國內空氣汙染嚴重,尤其中西半部PM2.5數值有普遍升高的趨勢。建議民眾外出通勤時仍應配戴口罩、切勿輕忽空汙的危險性。《Scienece Advances》於9月刊載的研究已清楚表明,即使是低水平的空氣汙染,也足以讓人類的死亡率提升,亦可能使早年死亡的風險增加。
「維生素D」為一重要營養素,能幫助骨骼與肌肉保持健康。不過,全球仍有至少約60%人口維生素D攝取不足;國內亦有60-70%的民眾,因曝曬太陽時間過少、戶外活動不足而導致維生素D缺乏。如今刊載於《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稱,維生素D的不足可能與過早死亡的風險有關。
流感與新冠傳染途徑一樣嗎?流感高峰期最好避免從事哪些休閒活動可以減少感染?基本上流感和新冠的傳染途徑基本上非常雷同,主要是由患者的飛沫夾帶病毒,直接或間接地去感染下一個宿主。新冠感染者在呼吸、說話、唱歌、運動、咳嗽或打噴嚏時,會釋放出含有病毒的大小不一飛沫顆粒,可能停留在地面或物體表面,使病毒可以透過吸入、直接或間接接觸途徑傳播。
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縮短是正常的?英國倫敦大學最新研究指出 ,50歲以上成年人如果睡眠時間小於5小時,被診斷出慢性病的風險增加20%。這群睡不到5小時的人,與每天睡眠時間超過7小時的人相比,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的風險更要高出40%。
不少民眾存有「每天走萬步有助身體健康」的既有觀念。事實是,年輕族群事業、學業繁忙且分秒必爭,難以空出時間養成萬步走的習慣;老年族群更可能因慢性疾病、關節退化,單純步行已實屬困難,更遑論走到萬步之多。好消息是,權威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刊載的研究表明,比起走滿一萬步,僅透過「強力步行」(Power Walking)的方式走滿2,000步就對身體有明顯益處。
過去研究指出,維生素D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幫助增生神經傳導路徑並促進腦部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與其團隊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阿茲海默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
「橄欖油」相對於動物性油質,被視為較健康的脂肪來源。橄欖油攝取量增加,是否真的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或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美國心臟病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近期發佈對攝取橄欖油的長期研究,宣稱橄欖油對心血管健康有明確效益。
新冠病毒徹底顛覆不少人的工作型態,也對多數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各種壓力,濫用物質與藥、酒成癮等風險,是否也隨著疫情上揚?刊登於美國肝臟疾病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 AASLD)的研究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導致「酒精類」產品消費量增加,恐與大流行期間肝臟相關疾病病例急速上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