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也有「黃金減重時段」? 研究:早上7-9點運動BMI最低
體重過重及肥胖症是影響身體代謝及健康的重大因素,根據世界肥胖聯合會《2022世界肥胖圖譜》預測,2030年時全球肥胖症人口將突破10億人。運動量不足是增加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究竟在什麼時間運動鍛鍊最有可能幫助減重與體重控制,尚未有一致的科學數據。
體重過重及肥胖症是影響身體代謝及健康的重大因素,根據世界肥胖聯合會《2022世界肥胖圖譜》預測,2030年時全球肥胖症人口將突破10億人。運動量不足是增加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究竟在什麼時間運動鍛鍊最有可能幫助減重與體重控制,尚未有一致的科學數據。
平時作息正常、但總覺得很疲憊;即使有睡滿8小時,白天工作時還是哈欠連連?聯欣診所功能醫學護理師亓祥怡護理師表示,每天都睡不飽是多數上班族的心聲,但通常經過1-2天好好休息,原有的疲勞感會自然消失。
平日上班忙副業多,在睡眠時間相對較少的狀況下,是否該透過假日補眠恢復精神?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適度補眠確實對提振精神有益,但錯誤的補眠卻會導致「越睡越累」、還會影響生活作息。
失眠已然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患有睡眠障礙問題者,夜裡易出現難以入眠、白天沒精神的狀況,造成身體不適、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憂鬱與焦慮等問題。不少人甚至為此依賴助眠藥品,但卻又得面臨上癮、沒辦法停藥等窘境。另外,安眠藥物的機轉作用等於讓大腦「強制關機」,不僅對於深層睡眠品質的提升幫助有限,更不會重新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更重要的是,特定藥物並不適合肝功能不佳者、孕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等族群 。刊載於《神經科學》(Neuroscience) 的動物試驗證實,番紅花萃取物中的「番紅花酸」(trans-crocetin)物質,能夠抑制大鼠大腦中的「麩胺酸」(為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神經傳遞物質)傳遞,幫助放鬆神經,從而達到提升睡眠和組織修復的效果。
使用智慧型手機不僅容易傷眼,更可能有導致「高血壓」的風險?近期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刊物《歐洲心臟病學會期刊》發表研究指出,每週透過手機通話30分鐘,與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12%有關;若通話時間增至每週6小時,風險更會提升至25%,有影響心血管健康的疑慮。
根據保署資料統計,2019年被診斷為失眠的患者達78萬餘人,安眠藥的使用量近5年成長19%。時至2021年,全台有安眠藥使用習慣者高達441萬人,且女性失眠的情況是男性的2倍。壓力性的失眠問題成為全民共有的困擾,因此如何減壓、好好睡一覺成為普遍關注的議題。
我們睡覺的時候是處於無意識、無防備的狀態。因此,相較於白天待在家的其他場所或辦公室,睡覺用的臥室更要做好萬全的防護措施。尤其為了「腸道」及「腦部」的健康著想,更要做好防護措施。白天的時候,腸道一直在工作,沒有休息。但是晚上睡覺時,全身細胞都處在修復與恢復之中,所以對腸道而言,睡覺時正是修復與恢復的最佳時機。睡覺時消化活動幾乎停止,送至腸道的血液正好用於修復腸道結構。而且,優質睡眠對大腦的抗老化很有助益。如果能好好布置臥室,打造優質睡眠,除了可以改善腸胃功能,也能維持與改善腦部運轉速度、記憶力、認知功能、學習力及溝通能力。
年末適逢元旦連假、農曆新年,不少民眾相約親朋好友齊聚,難免少不了酒水相伴。但倘若黃湯下肚僅是為了放鬆身心、一解工作時的滿腹苦水,借酒澆愁恐怕只會「愁更愁」。專家表明,特定族群在接觸酒精後,容易觸發名為「酒後焦慮」(Hangxiety)的現象,引起羞恥、擔憂與內疚感加重。
一到冬天手腳就容易冰冷、臉色蒼白,或許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也與血液循環較差有關?美國醫療機構《Cleveland Clinic》刊載指南表明,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出現於40歲以上、體重過重、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等族群。另外,血液循環不佳也與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