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素容易營養不均?需要補充保健品嗎?營養師建議:先把握4大原則
茹素雖健康環保,但缺乏動物性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營養師建議茹素者應確保食材多樣化,攝取優質蛋白(豆類、乳製品)、健康油脂(堅果、亞麻籽),並適量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12、鐵、鈣、Omega-3與維生素D。缺乏這些營養素可能導致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透過深色蔬菜、強化食品、海藻類、曬太陽補充,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適當補充保健品,以確保飲食均衡與健康維持。
茹素雖健康環保,但缺乏動物性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營養師建議茹素者應確保食材多樣化,攝取優質蛋白(豆類、乳製品)、健康油脂(堅果、亞麻籽),並適量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12、鐵、鈣、Omega-3與維生素D。缺乏這些營養素可能導致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透過深色蔬菜、強化食品、海藻類、曬太陽補充,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適當補充保健品,以確保飲食均衡與健康維持。
創作男歌手方大同近日因病逝世,享年41歲,消息引發關注。由於他生前因宗教信仰長期茹素,引發部分關於素食與健康關聯的討論。對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表示,素食飲食確實可能導致維生素B12、鐵、Omega-3等營養素的攝取不足,但同時也有助於降低部分慢性病風險,其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醫師建議,茹素者應透過多樣化飲食確保營養均衡,並適量補充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B12、Omega-3與鈣質,以維持健康。此外,健康狀況受多重因素影響,包含遺傳、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應綜合考量個人需求,並適時諮詢專業醫療建議,以確保身體健康。
長假後常因腦霧影響記憶與專注力。張語希營養師建議補充7大營養素幫助恢復:一、益生菌改善腸腦連線,來源包括優格和味噌湯;二、維生素C提升記憶力,可從橘子和草莓中攝取;三、維生素B12助專注,可以多吃瘦肉和乳製品;四、Omega-3穩定情緒,鮭魚和藻油是優質來源;五、維生素D促進免疫力,日曬或食用鮭魚補充;六、鎂緩解壓力,可吃堅果與菠菜;七、硒抗氧化,巴西堅果是理想選擇。正確飲食可助快速擺脫腦霧,提高效率。
時常覺得嘴巴有苦味或味覺改變,可能不只是「肝火過旺」。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指出,這類症狀可能與慢性肝炎、肝硬化有關,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營養素缺乏所致,包括口腔疾病、胃食道逆流、新冠後遺症、荷爾蒙變化等7種常見原因。此外,營養不良如鋅、維生素B12等缺乏也可能導致味覺異常。
近期因全球禽流感疫情升溫,加上雞隻飼料漲價與冬季氣候寒冷等問題,引發國內外「缺蛋」的狀況。提到補充蛋白質,不少民眾會立刻想到雞蛋,事實上雞蛋確實富含多重營養成分,如必需胺基酸為優良的蛋白質來源,以及維生素A、D、E、B9(葉酸)、B12,還有鈣、鐵、鋅、磷等礦物質。
一到冬天手腳就容易冰冷、臉色蒼白,或許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也與血液循環較差有關?美國醫療機構《Cleveland Clinic》刊載指南表明,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出現於40歲以上、體重過重、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等族群。另外,血液循環不佳也與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有關。
「感恩節」為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定於11月的第4個星期四。如美國、加拿大等國習慣在此期間於家人團聚,並一起享用「火雞」大餐以慶祝節慶。國內雖較無慶祝感恩節的習慣,但研究發現火雞確實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肉類,不代表感恩節,平時適量食用也能促進身體健康。
不少上班族會攝取「B群」提振精神。不過,為什麼有些維生素B有提神的效果、有些卻可以睡前服用?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一樣是維生素B,不同種類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以下列舉8種常見的維生素B種類,提醒民眾正確攝取才能達到功效。
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娛樂皆幾乎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配戴耳機的比例也愈來愈高,許多人面臨「微聽損」危機而不自知。最新一份「微聽損」調查顯示,接近8成(77%)的20歲族群,幾乎天天配戴耳機,而40-49歲族群長時間、高音量的「重度沉浸」用耳比例最高,恐大幅增加耳朵過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