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想減肥請先避開情緒性進食

壓力一來就想喝珍奶、吃鹹酥雞? 想減肥請先避開「情緒性進食」

疫情期間不自覺體重上升,要注意以下現象:你是否因工作、家庭兩頭燒,面臨巨大壓力而開始暴飲暴食?或是上班時間太匆忙而吃飯速度快?常常需要一邊工作一邊吃飯?加班完只想吃宵夜慰勞自己?發現最近愈來愈常叫外送飲料?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表示,若你在疫情期間發生上述情況,從「小鳥胃」變成「防疫大食怪」,你可能已經落入「情緒性飲食」和「壓力性進食」的陷阱當中!

閱讀更多 »
有運動又吃健康餐盒為何瘦不下來

防疫期間體重數字「漲停板」? 明明有運動又吃健康餐盒 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

疫情期間,許多人在家辦公或上學,無意間吃下更多點心或零食,幾個月下來,儼然變成「大食怪」體質,站上體重計後才發現數字不忍卒睹。宜婷營養師受訪表示,如果在疫情期間養成了暴飲暴食的壞習慣,不僅會使身體肥胖機率大幅增高,也會使身體的免疫力逐漸下降。

閱讀更多 »
壓力大情緒差別大吃大喝

疫情期間壓力大情緒差 「大吃大喝」抒壓反效果超可怕? 心理師教正確減壓方法

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模式。尤其在居家防疫期間,許多人因經濟狀況不穩定、家人之間發生爭執、對疫情未來不確定等因素,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及身體緊繃與不適。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表示,個人因各種因素導致壓力出現、或是情緒不穩定時,易透過「過度飲食」來抒緩心情,出現「壓力性進食」和「情緒性進食」等狀況。

閱讀更多 »
強迫症患者可能更容易中風

沒有《怪胎》演的那麼美好? 強迫症患者可能更容易中風

去年頗受歡迎的愛情類國片《怪胎》,描述2位年輕男女因彼此都患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而相知相惜、最後相愛的故事,在劇中2人有時連接個吻都要擔心細菌感染問題,可愛又有趣的互動讓觀眾們會心一笑。電影雖以藝術手法表現強迫症的特徵,實際上,他們的人生並不全如戲劇般美好,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更可能遠超想像。根據美國中風症狀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aition)的研究,強迫症患者罹患缺血型中風的機率,竟會是常人的3倍之多,這是怎麼一回事?

閱讀更多 »
喝水不夠恐增心臟衰竭風險

喝水不夠「心臟變肥厚」?研究:恐增心臟衰竭風險!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你有喝夠水嗎?一篇最新發表的分析研究指出,喝的水份太少,容易增加未來心臟衰竭的風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Natalia Dmitrieva博士指出,一般成年人的每日水份建議攝取量,男性為2000 c.c-3000 c.c,女性為1600 c.c -2100 c.c,但是許多人甚至每日喝水皆達不到最低下限。當身體攝取水份不足時,血中的鈉濃度會增加,而身體為了保留水份,可能會促使心臟衰竭的機轉發生。

閱讀更多 »
英國研究牛奶降膽固醇減少心臟病

牛奶大翻身可以安心喝了?英最新研究:降膽固醇減少心臟病

牛奶是陪伴人類許久的一種飲品,因其營養價值頗高,長久以來被廣泛應用在茶飲、咖啡產品當中。近年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盛行,因此健康的飲食就更受社會重視;而因為牛奶中含有甘油三脂還有少量的膽固醇,許多人就對牛奶開始產生疑慮,認為喝牛奶會使身材走樣,甚至導致心臟病、高膽固醇。也因為如此,燕麥奶、豆漿等等替代飲品也漸漸浮出檯面,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的選擇。不過,根據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研究證明,牛奶這幾年被冠上的罪名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閱讀更多 »
酒精傷害大腦灰質喝再少都一樣

下班續攤前先看!牛津大學警告:酒精傷害大腦灰質 喝再少都一樣!

下班後喝酒續攤或在家喝酒助眠解悶,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場景。不過,台灣人因為基因問題,被認證「地表最不適合喝酒」,不少人喝酒喝到頭痛欲裂、上吐下瀉,身上病痛一堆。近年「理性飲酒」的聲音逐漸抬頭,無論是政府單位或廣告標語上,都會宣揚理性飲酒的重要性,視情況小酌兩杯即可。不過,適量喝酒、理性飲酒,真能避免酒精對健康的傷害嗎?愛酒者恐怕要失望了。據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無論喝酒量多少,都可能會對大腦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閱讀更多 »
疫情讓新鮮人焦慮指數爆表

老師 我還不想畢業!疫情讓新鮮人焦慮指數爆表 甚至引發肥胖危機?

在今年五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的情況下,無疑是讓每個年齡層都更加地焦慮,畢竟民眾先前在家進行居家防疫已有兩個多月之久,身心靈都處於疲乏狀態,更別提已經畢業、將要投入職場的大學新鮮人。「畢業即失業」的口號在台灣喊了多年,對新鮮人來說,今年嚴峻的疫情恐怕會使這句話一語成讖。更慘的是,美國就在去年做了研究,表示年輕人若有失業問題或經濟壓力,可能會導致身體肥胖問題、甚至使心理狀態不穩而引發憂鬱症!

閱讀更多 »
吃水果有助降低糖尿病發生

愛吃甜食又怕高血壓該怎麼辦? 研究:吃水果有助降低糖尿病發生

因現代人飲食習慣差,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慢性病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全球目前每11人就有1人有糖尿病問題;有「美食之都」稱號的台灣,糖尿病患者在2019年更是突破了220萬人,其中40至64歲的患者就高達59%。這些數據體現台灣人飲食習慣普遍不佳,平常習慣吃太油、太甜的食物使血糖升高可能是慢性病發生的主因之一。若你此時已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根據澳洲的最新研究,多吃水果或許可以幫助你的身體脫離糖尿病的魔爪!

閱讀更多 »
運動前喝咖啡燃燒更多脂肪

運動前喝咖啡燃燒更多脂肪?運動前後該怎麼補充營養?結合有氧效果更佳?

你是否還在「減肥」路上努力?很多人會嘗試各種不同的減肥方式,在大部份情況下,飲食調整和運動量仍是健康減肥最有效的方式。不過,由於身體燃燒能量時會有一系列的生理機制反應,攝取足夠適當的飲食將更有利於減重效果。也許你會想問,運動前後究竟該補充什麼飲食,可能會更容易瘦下來?西班牙研究建議,在運動前半個小時喝咖啡,或許有助於身體燃燒脂肪、讓健身效果更好。

閱讀更多 »
生酮飲食難度超高讓人直呼瘦夠了

連水果都要忌口!「生酮飲食」難度超高 效果是否能讓人直呼「瘦夠」?

生酮飲食亦是這幾年來備受討論的飲食方式,執行正確即能達到快速的瘦身效果,吸引許多人躍躍欲試。生酮飲食源自於國外,一開始是用來治療癲癇病患,改善他們腦部不正常放電現象,而減肥只是其附加價值。生酮飲食是以脂肪為主,當體內缺少了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時,脂肪在體內會經由肝臟代謝生成「酮體」,提供人體當作能量來源,可以快速將討人厭的脂肪燃燒代謝掉,這也是「生酮飲食」命名的由來。

閱讀更多 »
玩手機玩出肘隧道症候群小心神經壓迫

「手麻」怎麼辦?玩手機玩出滑鼠手、肘隧道症候群?「風險族群」小心神經壓迫

你是不是一天到晚用手機、打電腦,全身上下最靈活的部位是「手指頭」?生活習慣往往會伴隨相對應的錯誤姿勢,引發肌肉、關節一系列的不良症狀,加上防疫期間民眾減少活動,3C產品使用率大增,更容易發生滑鼠手、手臂痠麻、手肘神經刺痛等問題。哪些族群需特別注意關節健康?日常生活有什麼方法能幫助緩解全身痠痛?骨科醫師表示,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是相當常見的問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