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下班後喝酒續攤或在家喝酒助眠解悶,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場景。不過,台灣人因為基因問題,被認證「地表最不適合喝酒」,不少人喝酒喝到頭痛欲裂、上吐下瀉,身上病痛一堆。近年「理性飲酒」的聲音逐漸抬頭,無論是政府單位或廣告標語上,都會宣揚理性飲酒的重要性,視情況小酌兩杯即可。不過,適量喝酒、理性飲酒,真能避免酒精對健康的傷害嗎?愛酒者恐怕要失望了。據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無論喝酒量多少,都可能會對大腦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酒精導致大腦異變 恐衍生癡呆症、記憶力衰退等疾病
牛津大學教授安雅.托比瓦拉(Anya Topiwala)領銜研究團隊,從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取得25,378名成年人的腦部結構數據,並透過核磁共振掃描評估他們的大腦健康程度。此25,378名受試者中,有24,069人有固定飲酒習慣,617人已戒酒一段時間,而691人則從未飲酒。
在調整了較為混雜的因素並將數據多重比對之後,研究團隊發現,每週飲酒量的增加與大腦灰質面積減少有關,在酒精作用下,會使灰質體積變異約0.8%。縱使這比例看似很小,托比瓦拉卻表示,只要大腦灰質受到變異,無論變異大小與否,都會影響身體衰老、記憶力變差以及老年癡呆症發生的機率;且對於大腦來說,酒精攝取量沒有一個「安全」的標準,因為無論酒喝多喝少,對大腦的傷害都會存在。托比瓦拉更補充,高血壓和肥胖問題更是加劇了此情況的發生。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蕾貝卡.迪威(Rebecca Dewey)也針對此研究表示,大腦中的微小變化,實際上對身體會造成多大傷害是未知的,也因此不能因為喝酒喝得少就輕忽腦部病變的風險,即使適量飲酒也有可能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黃湯下肚讓全身壞光光 你還有理由不戒酒?
其實酗酒所造成的後遺症絕不只是大腦受損這麼簡單,若你時常飲酒過度,上腹又有持續性悶痛的跡象,很有可能已暴露在「酒精性胰臟炎」的風險之下;此外,喝酒過量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問題,如果再加上抽菸、作息不正常等生活壞習慣,肝臟、肺臟甚至胃部都有可能「整組壞光光」,可以說喝酒除了能讓心情放鬆、有利於社交行為外,對身體一點好處都沒有。
雖然知道酒精不好,但總想戒酒卻戒不掉?科學研究建議,酗酒者可以透過瑜珈、冥想讓心情轉為正念,化解戒酒時期的不適感;另外透過醫師、營養師的營養諮詢,將飲食調整至對身體最好的狀態,維生素缺乏也可能是無法戒酒的原因之一,畢竟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精力對抗酒精的誘惑;此外,也可透過光療減輕戒酒焦慮感,不僅能降低憂鬱症機率,還可以調整生理作息。
戒酒其實如同戒除其他壞習慣一樣,是一場漫長且艱苦的奮戰,有時候僅憑意志力很難達到目標。如果仍處在酒精成癮的階段,除了嘗試上述方法之外,也可以嘗試加入戒酒互助會,將戒酒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其他戒酒者,透過社交支持讓自己更有力量支撐下去。如果過不了自己這關,務必諮詢醫師專家尋求協助,避免酒精拖垮人生而後悔莫及。
資料來源:
No safe level of alcohol consumption for brain health: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25,378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