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母親節前夕請關注媽媽的「睡眠權利」! 健康專家:打造深眠環境比送禮更實際

對於長期承擔家庭與工作壓力的女性而言,「高品質睡眠」是比禮物更珍貴的母親節關懷。根據調查,45–55 歲女性因更年期與壓力因素,約 4 成有睡眠困擾,長期睡不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波動與代謝失衡。健康管理師張恆恩呼籲,改善睡眠品質要從環境與床墊做起,像是具備AI智控與助眠功能的「AI智眠調整床」即能有效支援身心放鬆。母親節,該送給媽媽真正的健康與休息。

閱讀更多 »

「瘦胖子」比真胖子更不健康?  醫勸上班族:多做5件事,徹底燃燒內臟脂肪

看似不胖卻腹凸,恐為「瘦胖子」(TOFI),即內臟脂肪過多。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指出,內臟脂肪藏於肝、腸、心臟周圍,會釋放發炎物質,影響代謝、誘發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與免疫力下降。成因除吃多動少外,壓力與睡眠不足亦是主因。醫師建議5招甩脂恢復健康:1.規律運動;2.控制精緻碳水;3.嘗試間歇性斷食;4.舒壓減少皮質醇;5.睡眠7–9小時。瘦不是重點,健康才是關鍵。

閱讀更多 »

極端溫差埋下猝死禍因! 遇6徵兆再不就醫,恐錯失黃金治療期

春季極端溫差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與猝死。國泰綜合醫院郭志東醫師指出,冷暖氣團交替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梗塞。一名37歲男子因劇烈溫差突發心梗,從胸悶惡化至昏厥,經電擊急救才獲救。心血管病不只影響長者,年輕人若有病史亦具高風險。胸悶、喘、冒冷汗、雙腳水腫等徵兆應速就醫。避免擅自停藥,掌握溫差變化,遵醫囑是預防關鍵。

閱讀更多 »

腎臟病友慎防感染1病毒! 醫:擦藥也沒用,痛感如「電擊火燒」恐持續好幾年

台灣洗腎率居全球之冠,腎臟病患者因免疫力較低,更易感染帶狀疱疹(皮蛇),發病風險較一般人高1.4倍,若合併慢性病或曾接受腎移植,風險更顯著提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表示,帶狀疱疹不僅造成劇烈疼痛,還可能引發長期神經痛,甚至影響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建議腎友應積極預防,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減少併發症與住院機率,特別是50歲以上或合併慢性病者,應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預防策略,以維持整體健康。

閱讀更多 »

逾過半上班族「運動量」不及格! 久坐不動是關鍵原因? 醫揭5大不良後果

逾半數上班族運動量不足,久坐成為慢性病隱患之一。國健署調查顯示,46.1%成人未達WHO建議運動量,主因包括工作壓力、疲勞與時間不足。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莊海華醫師警告,長期缺乏運動恐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骼退化及心理問題。建議透過定時活動提醒、步行通勤、站立辦公、規劃運動時間等方式增加身體活動。落實日常運動習慣,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享受年菜也要注意紅字!  營養師提醒三高患者:謹記「三低一高」原則

:三高患者應遵守「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原則來享用年菜,例如以清蒸或涼拌取代油炸,並加入高纖蔬菜。張語希營養師強調,進食順序具有一定重要性,先攝取膳食纖維,接著蛋白質,最後是澱粉,能有效減少血糖波動。湯品宜選擇清湯或蔬菜湯,並避開高脂肪與內臟食材。此外,節日零食可用原味堅果、無糖海苔等取代高糖食品,飲品則以無糖豆漿或紅茶檸檬為佳,並配合監測血壓與血糖維持健康。

閱讀更多 »

天一冷血壓就飆高? 一票人在家都量錯! 醫提醒:多做這3件事數據恐失準

高血壓若控制不當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三軍總醫院吳立偉醫師於老五老基金會石碇日照中心進行衛教活動,強調藥物治療與日常管理的重要性。他建議患者遵循「722原則」進行居家血壓監測,並與醫師充分溝通病情與用藥反應,選擇含CCB與ACEi的複方藥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此外,透過得舒飲食(DASH)、規律運動、戒菸限酒及壓力管理,患者可提升生活品質並預防併發症。

閱讀更多 »

20%國人罹2種慢性病! 國衛院攜手知名藥廠,發展「AI風險預測系統」防範未然

慢性病成為國人健康隱憂,約20%國人同時罹患兩項慢性病。國衛院攜手知名藥廠,結合AI與大數據,推動健康預測與慢病防治,包括智慧風險預測系統及全人照護模式。響應「888計畫」,計畫目標在8年內提升三高病患照護與控制率。此外,失智症防治被列為重點,因糖尿病及肥胖患者罹病風險顯著增高,雙方合作將聚焦高風險因子控管與全人照護計畫,助力減輕醫療負擔與社會成本。

閱讀更多 »

病毒控制好了生活卻更糟? 6成HIV感染者曝有「這困擾」,不處理恐釀更多危害

HIV感染者透過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毒量,曾有調查顯示,高達6成的HIV感染者有失眠困擾,且因體重增加、失眠、頭痛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心理共病風險。嘉義基督教醫院洪冬哲醫師建議,可從調整生活習慣及心理諮商著手,必要時換藥改善症狀,並調整服藥時間以減少副作用。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