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飲食可以幫助防癌? 營養師:運動+免疫細胞凍存,建立多層次健康防線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的流失會導致皮膚鬆弛和皺紋,特別是蘋果肌變成嘴邊肉。營養師張語希指出,不僅老化,紫外線曝曬、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和自由基損傷,也會加速膠原蛋白流失。除了使用護膚品,均衡飲食和補充富含膠原蛋白和維生素C的食物非常重要,幫助恢復肌膚彈性。搭配防曬、充足睡眠、保持水分等護膚習慣,能有效保護皮膚,延緩老化跡象。
太田水素工坊作為台灣氫氣技術的領導企業,專注氫氧科技三十年,連續四年獲聯合國世界能源獎肯定。該公司積極推動氫氣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並透過產學合作進行臨床研究。太田水素工坊也長期支持癌友公益活動,提供免費氫氣機給需要的家庭,並已申請相關技術作為醫療器材審查,期望成為癌友康復的重要力量。
上班幾乎都在用電腦,下班了也只想滑手機放鬆,但長期下來總覺得眼睛好酸,身邊朋友都說吃「葉黃素」就好。但是葉黃素百百種,到底怎麼吃才有效?聯欣診所羅季怡營養師表示,在營養諮詢的過程中,確實經常聽到病人對於五花八門的葉黃素產品,有著百百種的疑惑。
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一年新發生人數為14,856人,為十大癌症第三位。近年標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與老化、基因變異、生育情況、家族史、良性乳房疾病、缺乏運動、肥胖、荷爾蒙治療、酗酒等因素可能有關。
葉黃素存在於綠花椰菜,菠菜,玉米,蛋黃,南瓜中,是目前發現的六百多種天然「類胡蘿蔔素」之一,屬於光合色素,必須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進來。由於葉黃素為親脂性且通常不溶於水,被歸類於脂溶性維生素。
小感冒總是拖了大半月才痊癒?不時皮膚紅癢卻找不到過敏原?抑或是沒來由的疲憊,但睡再飽還是覺得累?上述狀況恐怕是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的徵兆!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表示,事實上大部分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各類癌症等,皆可能與身體慢性發炎有關。
根據2021年美國心臟協會期刊《Hypertension》的一項研究發現,牙周病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牙周病的人高出近2倍。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提醒,牙周病會導致慢性發炎,進一步影響心血管健康,是不可輕忽的口腔疾病之一。
明明每天睡滿8小時卻仍覺得異常疲勞、壓力一來臉上就「爆痘」、擦任何保養品卻不見好轉,亦或身體常自覺不適,尋求醫療協助卻找無病因。上述種種容易出現在現代人身上的「小毛病」,事實上可能是「慢性發炎」的警訊,個人已處於「亞健康」狀態卻不自知。
維生素 C 是維持健康免疫所需的基本營養素之一,因此確保日常飲食中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來源非常重要。除了對人體的免疫系統有益,維生素 C 也能發揮其他作用。英國認證營養師Helen Bond表示,維生素C在製造膠原蛋白(血管、骨骼、牙齒、皮膚的組成部分)當中至關重要,並能幫助傷口癒合、滋養神經系統。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其也有助清除對細胞有害的自由基。
睡的時間過短過長,65歲以下的人比65歲以上的人更危險。老年人可能因為睡眠週期本來就變短,睡得少的影響較小。或因為慢性病等原因多了臥床時間,睡得過長增加的死亡率和本身疾病跟失能有關,和睡眠時間關係較小。
現代人因熬夜、壓力大、加班或接觸環境荷爾蒙等因素,容易導致體內「自由基」濃度過高,增加身體老化、病變、發炎等風險。為減少自由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如何從飲食中多攝取「抗氧化」相關的營養素?張語希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抗氧化成份是減少癌症、體內發炎、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