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運動後吃澱粉不會胖?  當心吃錯胖更快!  營養師1方法突破「減重障礙」

運動後吃澱粉不會胖? 當心吃錯胖更快! 營養師1方法突破「減重障礙」

想要順利「瘦身」,正確的飲食調整與適當運動不可偏廢。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運動前後的飲食與減重效率息息相關,運動前應避免空腹超過5-6小時,並建議攝取總熱量不超過200大卡的食物,食物類型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為輔。嫚嫚營養師建議,運動前可以吃東西,但食物總量不宜過多。在運動前1-2小時可吃固體食物;而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期間,過量進食容易造成腸胃道不適,建議可改為攝取液體類食物。

閱讀更多 »
攝護腺癌有哪些徵兆?  PSA升高表示罹癌嗎?

攝護腺癌有哪些徵兆? PSA升高表示罹癌嗎? 研究:多吃蔬菜水果降攝護腺癌風險

早期攝護腺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當出現血尿、夜間頻尿、排尿困難、尿流微弱、排尿疼痛、腰部骨盆疼痛,雖可能是攝護腺癌徵兆,但也可能是由攝護腺感染或攝護腺肥大引起。目前臨床上用於發現攝護腺癌的工具,是檢測血液中的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濃度和肛門指診。然而,如果檢查發現「PSA」升高,是否即表示罹患攝護腺癌?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專題報導解釋,PSA是攝護腺正常或癌變組織分泌的蛋白質,可經抽血檢測。以一般健康男性而言,PSA分數低於4ng/mL以下,表示罹癌風險非常低;4-10ng/mL表示風險較高的灰色地帶;PSA高於10ng/mL以上表示風險非常高,應格外注意追蹤。

閱讀更多 »
時間省一半!  「高強度間歇訓練」燃脂效果超強大?  專家提醒「2種人」勿輕試

時間省一半! 「高強度間歇訓練」燃脂效果超強大? 專家提醒「2種人」勿輕試

規律運動對維持健康至為重要,但現代人生活忙碌,運動時間嚴重不足,「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模式,對許多人來說可企不可及,轉而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鍛鍊方式。高強度間歇訓練並不是指特定的訓練動作,而是「短時間劇烈運動」搭配間歇性短暫休息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時間約在45秒鐘到幾分鐘不等,大幅縮短了運動時間。在不少小型研究中,認為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帶來比中等強度運動更突出的「最大化運動效果」。

閱讀更多 »
運動後該吃多少蛋白質?  生酮、減醣、高蛋白  想練大肌肉該用哪種「飲食法」?

運動後該吃多少蛋白質? 生酮、減醣、高蛋白 想練大肌肉該用哪種「飲食法」?

想練肌肉卻練不大?運動後該吃什麼才能攝取足夠營養素,幫助增加肌肉量?嫚嫚營養師受訪表示,如果是正在鍛鍊中的成年人,醣類每天應攝取食物總量的50-60%(減脂者可調整至40-50%);脂肪則約20-30%,蛋白質則可視飲食情況提升。嫚嫚營養師建議,運動後進行營養補充,醣類與蛋白質比例為每公斤/體重2-4克:1克左右。簡單的換算公式視,男性運動後應攝取20-30克蛋白質;女性應攝取15-20克蛋白質。良好油脂來源,較建議以Omega-3脂肪酸為主的食物。高油脂食物應避免,減少干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素吸收。

閱讀更多 »
減重5%+運動6小時延緩糖尿病發生

糖尿病前期怎麼辦?研究:減重5%+運動6小時延緩糖尿病發生

糖尿病是全世界最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大小血管併變,甚至洗腎的主要原因。惟有透過生活作息調整,減少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進展為糖尿病。近期發表的科學研究指出,在高風險的糖尿病前期族群身上,採取更高強度的運動鍛鍊及減重、飲食調整,有助於改善血糖穩定,甚至延緩、預防進展為第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發生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如果不及早注意飲食、運動、體重控制、血糖監測等,1年後7個約有1個人會演變成糖尿病。國民健康署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屬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的盛行率約25%,每4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的高風險群。

閱讀更多 »
冬天吃鍋、泡溫泉對心臟負荷超大?  早起運動更容易罹患心悸?  醫師:有家族史要小心「3大地雷」

冬天吃鍋、泡溫泉對心臟負荷超大? 早起運動更容易罹患心悸? 醫師:有家族史要小心「3大地雷」

國泰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除了飲食習慣不佳可能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

閱讀更多 »
胸肌鍛鍊方法用錯做再多臥推都沒用

每天狂練伏地挺身 胸肌依舊「平凡無奇」! 鍛鍊方法用錯做再多臥推都沒用?

近年來健身風氣盛行,無論性別或年齡,各年齡層幾乎都有民眾進行有氧運動、重量訓練,因此,網路上也出現許多健美網紅,教授有關體態鍛鍊的課程內容。其中「胸肌」訓練看似最為「親民」,許多人以為觀看健身網紅拍攝的影片後,跟著一同動作就能有一番成果;訓練1、2個月後才發現胸肌仍然「不為所動」,原因到底是什麼?好習慣運動教室主理人胡孝新教練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無論是去健身房進行臥推、或是在家進行徒手訓練,想要使胸肌肥大,第一要件是在訓練時讓胸肌「有感」。

閱讀更多 »
做愛撐不過1分鐘就是早洩

做愛撐不過「1分鐘」就是早洩! 醫師:學一招「自我鍛鍊」可延長射精時間

早洩症狀是許多男人「不願面對的真相」,在發生性行為時「太早收工」,往往令人感到顏面盡失、伴侶間的感情也可能受到影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建榮醫師表示,早洩的成因眾多,與心理因素和內分泌皆有關聯。黃建榮醫師表示,根據國際性醫學會定義,只要陰莖還沒有進入陰道前,或者進入陰道後1分鐘內就射精,才符合早洩定義。醫師認為,早洩原因可分為「生理性」與「心因性」2大類。除了透過藥物輔助,黃建榮醫師也建議男性,平時應採取讓交感神經穩定的措施,使症狀獲得改善。

閱讀更多 »
久坐肥胖吃太好恐導致糖尿病年輕族群暴增

久坐肥胖吃太好 糖尿病年輕族群暴增? 醫師:輕忽控制後恐「後悔莫及」

近年來,由於生活習慣改變,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估計已超過200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系主任陳清助醫師表示,導致現代人糖尿病風險增加有兩大原因,一是飲食精緻及含糖食物攝取過多;一是運動與活動量減少,久坐等生活型態造成肥胖,肥胖又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陳清助醫師指出,從每四年一次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發現,無論男、女性,國人的肥胖比例皆持續增加,而四十歲以下的糖尿病年輕患者,發生率更是呈現45度斜率的上升趨勢。

閱讀更多 »
只練肌肉忽略心肺耐力恐增失智與憂鬱風險

別只練肌肉忽略「心肺耐力」! 恐增失智與憂鬱風險 2分鐘用AI自測心肺好壞

最新統計顯示,台灣十大死因中,有四項與心肺功能相關。各年齡層輕忽心肺耐力的原因不盡相同。年輕族群或因重訓風氣興盛,追求鍛鍊肌肉而較少心肺訓練。對銀髮族年長者而言,則可能缺乏心肺耐力檢測工具,再加上疫情期間減少活動,導致心肺耐力下降,增加失能與其他共病危機。事實上,心肺耐力是重要的體適能指標,與身體攝氧能力有關,影響呼吸、心臟、循環、肌肉等系統。成功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副教授蔡美玲指出,心肺耐力會影響血液中的氧氣供應,容易造成骨鬆、憂鬱、失智、失能等風險。

閱讀更多 »
醫師曝正確方法評估骨骼健康

骨鬆死亡率「等同癌症」? 咖啡喝太多會使骨質流失? 醫師曝正確方法評估骨骼健康

若常聽到家中長輩表示自己「身高變矮」、開始有駝背現象,可別以為是因為身體自然衰老所導致;事實上,這很有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前兆。骨質疏鬆看似問題不大,但若不及時介入治療,很有可能導致患者在一年內就失去寶貴生命。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常被稱作「隱形殺手」,除非合併壓迫性骨折、髖關節骨折等情況,否則患者將不會有任何症狀產生,只能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出來。

閱讀更多 »
骨鬆骨折死亡率比癌症更高

搬個流理台竟「腰椎骨折」? 醫師:骨鬆骨折死亡率比癌症更高!

「嚴醫師,我最近經常腰痠背痛,是不是骨質疏鬆症?」骨科門診不時有病人如此問起。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嚴可倫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不少病人直到因跌跤或摔倒骨折,才知道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多時。甚至有病患只是打掃時搬動流理台,就因為骨鬆而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醫師提醒,骨鬆一旦引起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甚至高於癌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