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

台灣女性過半數腰圍過粗! 母親節用擁抱幫媽媽健檢,醫:「1狀況」需考慮介入治療

台灣超過半數女性腰圍過粗,肥胖醫學會推「擁抱媽媽」行動,提醒腰圍過粗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上升有關。林文元理事長指出,更年期與產後女性易腰圍增加,吳至行醫師建議必要時應藥物介入,如每週一次針劑腸泌素具抑制食慾與心血管保護效果。減重5-10%可降2成心血管風險。醫師呼籲母親節用「擁抱」開啟健康對話,及早管理腰圍守護家人健康。

閱讀更多 »

Wegovy週纖達登台!每週一針有望降15%體重,醫提醒:慎防瘦老「臭氧臉」

新型減重針Wegovy已於台灣上市,每週注射一次,臨床研究顯示可減重15%以上,並有助於降低心血管風險與改善代謝疾病。然而,快速減重恐導致「臭氧臉」(Ozempic Face),即臉部脂肪流失、皮膚鬆弛與老化。粹究美學診所吳婉華醫師建議三大對策預防:控制減重速度、增強膠原蛋白與醫美填充。吳婉華醫師提醒,Wegovy非萬靈丹,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並搭配健康飲食與運動,才能兼顧瘦身與年輕化。

閱讀更多 »

2年減重白忙一場! 一檢查是「1疾病」害慘她 治療後3個月竟瘦X公斤

一名35歲女性經過兩年嘗試168斷食、運動和減重藥物後,體重不僅未減反而持續增加。經醫師診斷後發現,她罹患「代謝症候群」合併「甲狀腺機能低下」。治療甲狀腺問題後,輔以減重藥物,短短三個月成功減重六公斤。醫師提醒,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面臨代謝症候群風險,這不僅增加三高的機率,還影響心理健康。正確體重管理、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關鍵。

閱讀更多 »

「糖胖症」年輕患者變多! 死亡率比糖尿病還高? 醫:想逆轉只能從「2方面」下手

糖胖症年輕患者增加,合併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心血管、腎臟及神經併發症風險比單純糖尿病患者更大。新竹台大醫院范綱志主任強調,糖胖症患者應從體重控制與血糖管理2方面入手,並使用個人化藥物治療和生活型態調整。患者可通過連續葡萄糖監測了解飲食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積極減重有機會逆轉糖尿病,減少藥物依賴並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4顆芝麻湯圓熱量等於「一碗白飯」! 專家授代換原則:吃完就別再碰主食

冬至吃湯圓血糖、體重難控制? 營養師揭「1吃法」延緩飯後血糖

時屆冬至,民眾會吃湯圓應景。但是湯圓吃過量不只體重增加,還可能影響血糖與慢性病控制。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市售湯圓主要為包餡的大顆湯圓及未包餡的小顆湯圓。包餡湯圓以甜、鹹兩種口味居多,最多人愛吃的甜餡料湯圓如芝麻、生花、牛奶糖、流沙湯圓,一顆(20公克)即含有70-80大卡的熱量,多吃4顆湯圓就等於一碗白飯280大卡的熱量。

閱讀更多 »
體重管理永遠失敗?  減重要成功先搞懂3件事──瞭解自己、計算能量、增加消耗

體重管理永遠失敗? 減重要成功先搞懂3件事:瞭解自己、計算能量、增加消耗

「肥胖」人口比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急速上升,部份專家認為肥胖已屬於「流行病」的公衛問題。體重過重與肥胖將大幅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脂肪肝、骨骼關節異常與退化性關節炎。尤要注意的是,肥胖者的血中膽固醇與脂蛋白通常過高,易導致脂肪沉積於心臟,造成冠狀動脈硬化引起心肌梗塞或狹心症,可能危及性命。

閱讀更多 »
一周一針體重降15%?  為何打瘦瘦筆仍會復胖?  醫師揭「減重大魔王」

一周一針體重降15%? 為何打瘦瘦筆仍會復胖? 醫師揭「減重大魔王」

近年風行的「瘦瘦筆」或「減重筆」傳出嚴重缺貨,甚至排擠到部份糖尿病人的用藥需求。瘦瘦筆如今被視為體重管理與維持體態的利器,其發明與糖尿病治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馬文雅醫師表示,對於無法控制食慾或嚴重病態的糖尿病人,以往只能透過減重手術來達到體重控制,而「瘦瘦筆」類的針劑藥物,無需手術就能達到抑制食慾、降低體重的效果,確實是這類病人的福音。

閱讀更多 »
用「湯匙」吃飯更難控制飲食?  營養師揭減重眉角:「2種NG行為」別再做

用「湯匙」吃飯更難控制飲食? 營養師揭減重眉角:「2種NG行為」別再做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吞虎嚥」的飲食習慣,非常不利人體的消化健康與體重控制。早在十幾年前就有研究發現進食速度過快,可能會促使人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吃下更多食物量與熱量,進而導致體重增加。相反地,減緩進食速度將有利於人體的消化與飲食控制,其所帶來的好處包含減少食物的攝取量、增加飽足感與協助體重管理等。基於這樣的概念,許多學者致力於尋找會改變進食速度的影響因子,希望藉此協助人們更有效地進行體重控制。

閱讀更多 »
用意志力減肥注定失敗?  心理師揭3招助體重管理

用意志力減肥注定失敗? 心理師揭3招助體重管理

每當興起減肥念頭,準備好好控制體重,卻總是實行一半就放棄?只用意志力減肥為何難逃失敗收場?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多數人對意志力的想像「過於美好」。有限的寶貴資源,使用過度會引發疲勞。當意志力耗用殆盡時,容易重拾過去的飲食習慣,辛苦減重的成果可能又回到原點。「意志力在心理學上的定義,其實是自我控制的歷程,所以會愈用愈累,因為身體每天面臨各種選擇、判斷,都是在消耗意志力!」

閱讀更多 »
幾歲前「凍卵」最適合?  年齡愈大卵子愈差?  還要檢查「卵巢庫存量」?

幾歲前「凍卵」最適合? 年齡愈大卵子愈差? 還要檢查「卵巢庫存量」?

晚婚族逐年增加,生育年齡提高也使更多女性興起「凍卵」念頭。凍卵是否適合所有女性,又有何條件限制?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醫師說明,適合凍卵的女性可歸類如下:未來有生育計劃的罹癌女性、沒有子宮的女性、先生患有無精症、家族有卵巢早衰或自體免疫疾病、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30歲以上暫時無生育計劃,但未來不排除生育的女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