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有氧、重訓都有做! 為何體重數字就是下不去? 營養師揭8大主因
踩上體重計就像玩「數字猜謎」,永遠猜不透自己為何又胖2公斤?就算勤奮運動健身,卻發現體重數字不減反增,原因到底是什麼?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減重瘦身的過程中最忌被體重數字「綁架」,稍微變重並不代表身體變得更不健康。
踩上體重計就像玩「數字猜謎」,永遠猜不透自己為何又胖2公斤?就算勤奮運動健身,卻發現體重數字不減反增,原因到底是什麼?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減重瘦身的過程中最忌被體重數字「綁架」,稍微變重並不代表身體變得更不健康。
現代社會健康意識抬頭,但是,過度追求健康採取激烈飲食,也可能會造成身體傷害。一名60歲婦人退休後追求養生,看見網路資訊宣稱「鹽份影響血壓」,於是突發奇想,三餐皆不加鹽並大量喝水,希望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未料身體開始愈來愈虛弱,甚至意識狀態變差,緊急送醫後發現是「低血鈉」,血鈉值僅120 mEq/L(正常值約135-145),接受適當治療才得已康復。
近日自覺身體「怪怪的」,去醫院檢查卻沒有診斷出任何異常,且於假期、放鬆狀態時,身體的異常感就會自動消失。若民眾遇到類似的狀況,需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分析,自律神經失調者經常會自覺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並合併有「渾身不對勁」的感受。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類的蠟性物質,也是構成人體細胞膜、荷爾蒙、維生素D的重要原料,對生理功能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血液中如果累積過多膽固醇,將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膽固醇過高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人體裡的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三酸甘油酯(TG)」三種 。
心臟健不健康,與吃下肚裡的飲食大有關聯!哈佛大學T.H. CHEN公衛學院資料顯示,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飲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全麥、魚類、家禽類與植物油。相反地,應限制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量,並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與鈉的加工食品以及反式脂肪。
「水腫問題」往往困擾著許多愛美的女性。其實透過飲食習慣的改善,可以顯著緩解水腫現象?程涵宇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女性生理期的荷爾蒙變化、代謝差、過敏、太少運動都與水腫有關。建議調整日常飲食,讓「天然利尿劑」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並平衡體內的鈉含量。
隨著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在青壯年間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若再加上不良嗜好如抽菸、酗酒,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名患者剛從職場退休,年輕時為了工作三餐外食、缺乏運動,幾年前健康檢查發現警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偏高,但無不適感就沒有持續追蹤病況。患者退休後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原以為只是身體機能退化,經醫師診斷後卻發現是心臟衰竭,需要長期追蹤治療。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條件。考量到健康飲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美國心臟協會》15年來首次更新了飲食指南,並刊載於《Circulation》期刊。美國心臟協會根據過往研究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醫紀錄,節錄10種飲食建議,民眾可視個人健康程度作出調整。
發生心血管疾病機會有多高,線索就在「尿液」中?哈佛大學 TH Chan公衛學院研究團隊指出,雖然鈉/鉀平衡會影響血壓,但先前的觀察性研究無法明顯推估降低飲食中的鈉含量,是否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哈佛研究團隊指出,尿液排泄的鈉愈高,罹患心血管的疾病的確有明顯上升。該項研究也發佈於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