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狀疱疹發作比「生小孩」還痛? 醫呼籲:10風險族群不想「討皮痛」快打疫苗!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的疾病,50歲以上成人約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疾管署數據,台灣人中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盛行率之高是台灣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的疾病,50歲以上成人約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疾管署數據,台灣人中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盛行率之高是台灣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一位68歲從事臨時鐵工的男性,上腹陣痛、噁心想吐,以為是急性胃炎,服用胃藥但毫無緩解,卻在工作中因呼吸困難全身無力而被送進急診。這位患者被送進急診室時,已因呼吸困難、心跳急促,於急診發現低血壓幾近休克狀態,緊急安排心電圖檢查及抽血檢驗,確定為心肌梗塞,立即做心導管檢查。
身上長突然長出疑似痘痘或更大的不明腫塊,可能不是粉刺或青春痘等問題,而是更為棘手的「粉瘤」作怪?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劉洋豪醫師受訪指出,粉瘤的正式名稱為「表皮囊腫」,為最常見的一種皮膚囊腫。
皮膚出現搔癢、紅疹,甚至有出現大小不一的水疱破皮,別以為只是一時過敏,有可能是「類天疱瘡」發作,嚴重者甚至需要住院,還有感染、死亡風險?由於類天疱瘡好發於長者族群,除了用藥照護上需要特別注意,不少病人更合併有糖尿病問題,特定血糖藥可能會增加類天疱瘡風險,應及時就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赤藻糖醇(erythritol)被認為是相對天然的人工甜味劑,是現代飲食中最多人攝取的代糖之一。不過,人工甜味劑的健康風險是否被低估成為科學家關注議題,近期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所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 ,赤藻糖醇攝取量最高的前25%者,相較於攝取量最少的25%,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高出2.21倍。
「肥胖」問題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列舉《Obesity》研究指出,肥胖狀況可藉由生理、心理層面劃分出「4大體質」。該研究招募450位肥胖者進行試驗,針對其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研究人員將肥胖者分為4種表型,並且提供相應的對策。
明明每天睡滿8小時卻仍覺得異常疲勞、壓力一來臉上就「爆痘」、擦任何保養品卻不見好轉,亦或身體常自覺不適,尋求醫療協助卻找無病因。上述種種容易出現在現代人身上的「小毛病」,事實上可能是「慢性發炎」的警訊,個人已處於「亞健康」狀態卻不自知。
糖尿病是影響國人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屬於環境因素與基因交互作用所產生的高血糖疾病 ,血中葡萄糖濃度偏高為主要特徵。人體的「胰島素」負責控制血糖進入組織細胞,當胰島素量不足或身體對胰島素降血糖反應不佳,就可能發生糖尿病。
台灣以美食文化享譽國際,手搖飲、鹹酥雞、珍珠奶茶廣受海內外歡迎。與此同時,台灣糖尿病每年新診斷人數已突破16萬,超出一年新生兒總數。《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顯示,糖尿病好發年齡層以40到64歲為大宗,比例高達59%。其次為65-74歲佔18-19%。從發生率來看,40歲以上相對穩定,而20到39歲的糖尿病發生數持續增加,顯示糖尿病年輕化問題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