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搔癢、紅疹又有水疱破皮? 當心是類天疱瘡爆發
皮膚出現搔癢、紅疹,甚至有出現大小不一的水疱破皮,別以為只是一時過敏,有可能是「類天疱瘡」發作,嚴重者甚至需要住院,還有感染、死亡風險?由於類天疱瘡好發於長者族群,除了用藥照護上需要特別注意,不少病人更合併有糖尿病問題,特定血糖藥可能會增加類天疱瘡風險,應及時就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臺北榮總曾收治一名69歲男性,因類天疱瘡大發作,住院期間除口服類固醇,也使用多種免疫抑制藥降低水疱,並持續大面積破皮傷口照護。由於病人合併有糖尿病,並服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劑(DPP4
inhibitor)的降糖尿病用藥,為減少類天疱瘡風險,與新陳代謝科醫師討論後更換用藥。目前病況控制穩定,口服類固醇已降至最低劑量,僅需每三個月回診即可
十年罹病人數增2倍 類天疱瘡與多重慢性病有關
臺北榮總皮膚部光化學治療科吳貞宜主任指出,類天疱瘡是老人最常見的自體免疫水疱疾病,會出現皮膚搔癢、水疱、破皮等症狀,需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或是免疫抑制藥治療,嚴重時需時常住院用藥與照護傷口,控制不佳,甚至造成嚴重感染或死亡。
吳貞宜主任表示,類天疱瘡是自體的抗體攻擊皮膚,造成水疱,常發生於臥床的老人,且伴隨有多重慢性病,或是如失智、中風、巴金森氏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
發生率隨年紀而增加,台灣每年新發個案約一千人,隨著人口老化,近十年來罹病人數增加兩倍以上。
吳貞宜主任指出,可能增加類天疱瘡的危險因子,多屬於長期發炎的疾病,例如,如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洗腎,研究證實會增加類天疱瘡發生風險。另外,最新發表的文獻也證明,
神經性腫瘤會增加類天疱瘡的發生。
類天疱瘡要注意糖尿病用藥 SGLT2較DPP4安全
「糖尿病是類天疱瘡病人常見的合併症,用藥上要特別小心!」吳貞宜主任表示,榮總研究發現,糖尿病用藥中二肽基肽酶-抑制劑
(DPP4 inhibitor)
在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會增加兩倍多的類天疱瘡風險,相較之下,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SGLT2
inhibitor) 則不會增加類天疱瘡風險,是糖尿病用藥中安全的選擇。
「另外,榮總發現類天疱瘡病人會增加靜脈栓塞的風險,而治療上使用的口服類固醇用藥與感染機率有關,配合免疫抑制藥物,則可以減少類天疱瘡病人的死亡率!」
吳貞宜主任指出,口服類固醇的使用量與感染率有正相關,也就是使用愈多的口服類固醇,發生感染的機會愈高,所以希望在水疱控制的情況下,盡快減少口服類固醇的用量。
延伸閱讀:
熬夜過勞小心「皮蛇」上身! 帶狀皰疹該看哪科? 得過要再打疫苗嗎?
長皮蛇神經痛比生產還痛! 4種人得帶狀疱疹風險超高! 醫:快去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