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溫激增心血管「超額死亡」! 5大護心重點一次看懂
寒流進逼溫度破底,真的會出現「冷死人」的狀況!最新一篇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循環》的研究 指出,極端氣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該篇研究指出,每100名心血管疾病就有1例死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疾病,而在極端溫度(最冷/最熱)的日子更易增加心血管事件的超額死亡。
寒流進逼溫度破底,真的會出現「冷死人」的狀況!最新一篇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循環》的研究 指出,極端氣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該篇研究指出,每100名心血管疾病就有1例死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疾病,而在極端溫度(最冷/最熱)的日子更易增加心血管事件的超額死亡。
天氣逐漸轉涼,不少民眾在年末時齊聚各大餐廳慶祝,其中火鍋更是許多台灣人的心頭好。亞東紀念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兼心臟血管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杜宗明醫師於受訪時指出,大啖火鍋美食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實是「一大地雷」,病人如何在享用美食與保持健康取得平衡,將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近年全台糖尿病每年新增約16萬人,許多病患誤以為「糖尿病控制」只要血糖機上的數字達標就好。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表示,診斷為糖尿病後,必須瞭解三大控制目標──糖化血色素(A1C)在7%以下,血壓(Blood pressure)小於130/80Hg及膽固醇(Cholesterol)小於100mg,但國內「ABC三指標」同時達標的病患比例卻只有一成(12.9%)。
開車時若出現「突發心肌梗塞」,應立即停止行駛,否則將導致嚴重事故?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騏醫師表示,日前一名68歲患者自新竹返回台南時,當下出現胸痛不適症狀。因返家心切,吃了幾顆舌下錠趕著上路,開上國道不到10分鐘就出現強烈胸痛、呼吸困難及暈眩等症狀。因北部沒有熟悉的醫院,所以強忍不適開了百里撐到台中急診就醫。經診斷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幸好急救過程相當順利,才能撿回一條命。
近期中國屢傳因運動後喝冰水而猝死的新聞,是否與突發性「心律不整」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心律不整的誘發因子屬於多重因素,情緒、睡眠、運動中體溫變化及外界氣溫都可能影響,但預防心律不整仍以注重本身危險因子,如三高控制更為重要。
心跳不規則不只要當心是「心房顫動」發作,還可能是中風、心肌梗塞及心因性猝死的未爆彈?中華民學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醫師指出,心血管出狀況的的病人大多反映會有心悸、胸悶、覺得喘、呼吸困難、頭昏、疲倦等症狀。如果罹患心律不整等慢性病,未規律接受治療,病情未受良好控制,感染新冠後重症風險恐增加,原本疾病突然發作危險也大增。
納豆具有多種天然營養成分,皆有促進心血管健康、溶解血栓、降低血壓、減少動脈硬化發生的好處,也能幫助強健骨骼、保護腸道健康,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正常。紅麴菌素(Monacolin K)與Statin類的膽固醇藥物結構相似,研究文獻指出,補充Monacolin K可以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也有系統性研究發現,紅麴有將低血壓的效果,動物及細胞實驗則顯示紅麴可提高骨質密度,促進造骨細胞增生。補充納豆紅麴時必須兼顧輔酶Q10的攝取,含量建議達到30毫克,也可從天然飲食如油脂類、魚類、肉類補充。醫師提醒,挑選納豆、紅麴時,最好同時補充成分來源為世界大廠製造、具有專利的輔酶Q10,才能確保其品質及安全性。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特定族群若處於極端的溫度環境中,如辦公室、住家、自駕車或捷運等處,要當心空調溫度過低導致「心肌梗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孫德光醫師表示,近日戶外持續高溫,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可能因頻繁進出室內外劇烈溫差環境,有誘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無不良嗜好、家族相關病史,仍要注意「心肌梗塞」的風險!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劉昱成醫師表示,疫情期間一患者於工作時突然昏厥並失去心跳,急診後CPR仍然意識不清。確診後認定為急性心肌梗塞,原本心血管就已慢性阻塞約90%、完全阻塞後更造成大片心肌梗塞缺氧,幸經緊急裝置血管支架後順利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