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堵塞不是老人專利? 糖尿病、膽固醇才是血管未爆彈? 醫師點名8大「地雷因子」
近年名人心血管事件驟逝意外頻傳,而危險因子控制不良,容易升高急性冠心症的發作風險。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血管斑塊阻塞主要原因之一,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關。醫師提醒,血管斑塊阻塞會影響內皮細胞的功能,甚至造成血管內皮破裂,使血小板沾黏在內皮破裂處,升高血塊和血栓風險。
近年名人心血管事件驟逝意外頻傳,而危險因子控制不良,容易升高急性冠心症的發作風險。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血管斑塊阻塞主要原因之一,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關。醫師提醒,血管斑塊阻塞會影響內皮細胞的功能,甚至造成血管內皮破裂,使血小板沾黏在內皮破裂處,升高血塊和血栓風險。
經常晚上想睡卻睡不著,或是睡到一半醒過來?睡不好的族群要注意了!睡眠品質低落可能導致血糖控制較差、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美國最新研究則指出,糖尿病族群如果有睡眠障礙,比起沒有睡眠障礙者,死亡率有顯著飆升的現象。如果枕邊人總是提醒你會打呼,或夜裡反反覆覆睡不好,也許及早接受治療和調整生活習慣,會是非常值得的健康投資。
一如往常炎熱的夏天,晴空萬里,碧藍的天空下,灼人的陽光稍微曬久了一些,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約莫接近中午時分,遠方傳來了救護車的聲響,一位70餘歲的老先生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而被送到了急診室,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療有高達三成以上的死亡率,非常危險。所幸經由心血管中心團隊快速的啟動緊急心導管手術,老先生阻塞的心臟血管順利地被打通並放置了血管內支架,經過兩個星期的密集治療後,順利地出院。
根據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流行率最高的慢性病。也是許多年輕人猝死的原因。心血管疾病不外乎與飲食習慣、生活型態有關。台灣號稱美食王國,高油、高鹽的小吃料理廣受歡迎,也造就台灣人「亞洲最胖」的身材,心血管風險自然居高不下。不過,究竟應該怎麼吃,才能身材健康兩兼顧,截至目前仍是眾說紛云,以目前網路上最流行飲食方式有生酮飲食、168斷食法及不少人奉行的素食主義,各有其優缺點。哈爾濱醫科大學的最新研究,認為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更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人數逐漸上升,不少民眾已完成疫苗施打。打疫苗最讓民眾擔心的事之一,就在於「副作用」。打疫苗除了發燒、頭痛和腹瀉症狀,普遍民眾都反應有「手臂注射處疼痛」的問題。究竟該如何減少施打疫苗產生的手臂疼痛?
吃完飯做什麼事最能幫助消化?過去有研究發現,進食後輕度運動如散步能夠幫助血糖平穩、減少脹氣,還能幫助改善睡眠、促進心臟健康。不過,在錯誤的時間激烈過度的運動,可能造成反效果,導致消化不良、胃痛等等。究竟應該如何運動散步,才能達到最好的健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