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尿不再是無解之謎 72歲老翁終結夜尿困擾
72歲林先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攝護腺肥大等問題,雖定期於心臟科和泌尿科追蹤治療,但仍有夜尿頻繁、白日精神不佳狀況。後來因夜尿合併打鼾,轉介至基隆長庚睡眠門診進行睡眠檢查後,發現林先生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為每小時34.4次),血氧最低降至76%。
72歲林先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攝護腺肥大等問題,雖定期於心臟科和泌尿科追蹤治療,但仍有夜尿頻繁、白日精神不佳狀況。後來因夜尿合併打鼾,轉介至基隆長庚睡眠門診進行睡眠檢查後,發現林先生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為每小時34.4次),血氧最低降至76%。
吸菸者如果只是在社交場合才抽,醫學上會被歸為「間歇性吸菸」,通常這類人都認為,只要自己願意戒菸就能戒除;研究也指出,有 10 %的人在抽第1支菸後,兩天內會產生戒斷症狀,像是焦慮易怒、情緒低落,有 25 – 35 %的人,則在 1 個月內出現精神難集中、或是難以入眠。
國人「血油」比例高,據統計18歲以上成年人超過500萬人有「高血脂」問題。高血脂並無明顯症狀,卻是引發「心肌梗塞」或急性冠心症的重要原因,嚴重時甚至造成猝死,是青壯年最易忽略的隱形殺手。
別以為胸悶、血壓高只小事,有可能是外科急症「主動脈剝離」之前兆。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部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醫師發文指出,一名中年男性被送至急診室時,雖然只有胸悶、高血壓症狀,當下心電圖亦無異常,仍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相關研究已指出,父母至親死亡的壓力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發生風險。近期一項觀察性研究則發現,從兒童時期到成年後曾遭遇兄弟姐妹死亡者,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7%,其中尤以心肌梗塞風險比例增加66%最多,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也較未經歷過手足死亡者上升52%。
近期心肌梗塞新聞頻傳,三高患者每到冬天健康就會拉起警報!台北暨台東馬偕醫院耳鼻喉科沈廣軒醫師提醒,很多人忽略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其實可能會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大增。
前職棒選手張誌家驚傳於1月1日於中國過世,享年43歲;據傳其死因為心肌梗塞,張誌家之母也於今日(2日)證實此消息。青壯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是否上升?專家表示,急性心肌梗塞雖仍以老年人居多,但3、40歲左右的患者的確有增加趨勢,尤其是本身有三高、肥胖、抽菸者更要注意。
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一兩個月她常常在活動的時候覺得很喘,爬個一、兩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最近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更嚴重了。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佔人口的11%,相當於國內已破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成人預防保健與早期篩檢是檢測出糖尿病的重要功臣,進而提升相關併發症預防;然而隨新冠疫情衝擊,成人早期預防篩檢比例逐年下滑外,男性成人保健預防篩檢率甚至未達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