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返鄉前必看! 「次世代疫苗」該打完再回家嗎? 現有追加劑種類有哪些?
近期適逢農曆新年前夕、中國官方宣布解封,再加上Omicron亞變種「XBB.1.5」來勢洶洶,目前已為當地主要流行病毒株。不少民眾擔憂國內疫情因此加重,導致病毒傳播鏈持續擴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過年前有4大族群應盡快施打疫苗:家中有長者或高風險族群、尚未接種追加劑者、曾感染確診已康復滿3個月者、春節前有親友從國外返台者。
近期適逢農曆新年前夕、中國官方宣布解封,再加上Omicron亞變種「XBB.1.5」來勢洶洶,目前已為當地主要流行病毒株。不少民眾擔憂國內疫情因此加重,導致病毒傳播鏈持續擴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過年前有4大族群應盡快施打疫苗:家中有長者或高風險族群、尚未接種追加劑者、曾感染確診已康復滿3個月者、春節前有親友從國外返台者。
中國外交部於今早(27日)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不再將新冠肺炎列入傳染病管理,也取消入境人員實施核酸檢測、強調會「有秩序地恢復中國公民出境」,外界認為這是中國官方針對管制措施的「全面鬆綁」。中國官方此前的開放措施已導致中國民眾大規模確診,位處彼岸的台灣是否將受其影響?
近日中國政府嚴格「清零」的舉動使民怨高漲,民眾更發起「白紙運動」以表達對當局的不滿與抗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白紙運動的背後揭示了中國政府公衛決策的缺失:「厭惡風險」恐不僅加速醫療系統的崩潰,日後更可能種下經濟問題的種子。
隨著疫情趨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有意調整口罩政策,最快在本月(11月)前有望「戶外免戴口罩」。對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提醒民眾,國人希望盡早回歸正常生活,雖期待口罩逐步解禁,但口罩政策放寬,並不意味著個人防疫也該跟著鬆綁。
受到疫情影響,國內子宮頸抹片篩檢人數1年減少13萬人,而2020年國一女生HPV疫苗接種率也較低,專家提醒,抹片檢查與疫苗接種是預防子宮頸癌的兩大利器,提醒女性儘速「補做」、「補打」。
台大小兒部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說,國人累積2年免疫負債,近期邊境開放、防疫管制措施鬆綁,民眾對於防疫逐漸鬆懈,這讓今年秋冬具備各種病毒流行的條件,估計9成以上將爆發生各種呼吸道病毒「反撲」。
「抹片檢查」與「疫苗接種」都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方法。日前國健署宣布自9月起,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從原本的2價轉換為9價。然而,不同價數的HPV疫苗對於子宮頸癌的保護有何差異?可以滿足台灣婦女的需求嗎?後疫情時代,HPV疫苗與COVID-19疫苗可以一起接種嗎?
國內BA.5疫情來勢洶洶,未確診者須持續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染疫;確診康復者也切勿掉以輕心,慎防BA.5的「再感染」(Reinfecion)。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BA.5的再感染可能使長新冠(Long Covid)風險增加,特定族群的住院、死亡率亦有上升的趨勢。
近日數家媒體引用兩則國外論文,標題直指施打mRNA疫苗導致「人類免疫系統恐故障」或是「自然免疫系統失靈」,報導中並引述某篇回顧性論文,宣稱「疫苗接種會嚴重損害I型干擾素信號,改變先天免疫系統運作」,引起部份民眾恐慌,在網路上廣泛擴散。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顧正崙教授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該報導引用的兩則論文無足夠證據力支持其論述,也不是目前科學界的共識,媒體未經查證即大肆報導,恐徒增民眾對疫苗的錯誤認知。
感染新冠不僅需留意「長新冠」後遺症,也需留意病毒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名男子,於今年5月感染新冠病毒,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
國內BA.5疫情逐漸升溫,疫情指揮中心表示8月底疫情中,有約6成確診者感染BA.4或BA.5,顯示疫情已逐步發展至下一階段。近日適逢中秋連假,究竟能否回鄉與家人團聚?和親友烤肉慶祝又該注意哪些事項,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中秋烤肉應謹記「3個可以、4個不可以」,以避免確診風險。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陸續有染疫患者出現諸多持續的身體不適症狀,目前醫界稱之為「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醫師表示,目前兒童患者在這方面的資料甚少,而我國至4月期間才開始有新冠病毒在社區大幅度流行。其中,約有20%屬於青少年及兒童,該族群有10-30%的機會出現長新冠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及課業學習。因此長期照護值得國家與醫界長時間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