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新冠疫苗跟你想的不一樣

新冠疫苗跟你想的不一樣? 青少年打BNT出現「心肌炎」? AZ血栓風險比抽菸還低?

在等待疫苗期間,許多人對於莫德納(Moderna)和BNT(BioNTech)疫苗抱持較高的信任度,認為其安全性與有效性較佳;AZ疫苗則被認為「保護力不佳」,副作用也比其他兩者嚴重,因此有不少民眾在預約疫苗時只勾選前二者,寧願花較長的時間等待最理想的疫苗。但是,mRNA疫苗就完全沒有副作用風險嗎?關於新冠疫苗的各種現象應該如何解讀?

閱讀更多 »
除了輝瑞bnt青少年應施打hpv和流感疫苗

除了輝瑞BNT 青少年應施打哪些疫苗? 醫師:HPV、流感疫苗也要打!

BNT疫苗陸續抵台,而學校施打作業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但家長們知道除了COVID-19的疫苗外,青少年仍應該接種哪些疫苗嗎?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兼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提醒,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而這些疫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樣重要。

閱讀更多 »
病毒後疲勞症候群會讓人認知功能衰退

新冠病毒康復後一年才能正常生活? 「病毒後疲勞症候群」竟會讓人全身無力、認知功能衰退?

雖說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越來越少,但康復後的新冠肺炎患者,健康狀況仍可能令人擔憂!新冠肺炎並不是感冒,確診後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相反地,新冠肺炎病毒真正可怕之處,是其可能對康復者造成嚴重的後遺症。有哪些後遺症是肺炎康復者需特別注意的?近期研究發現,康復患者可能需要「一年以上」,才能真正恢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
新冠疫苗常見4大問題看完一次秒懂

疫苗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 新冠疫苗常見「4大問題」看完一次秒懂

造成台灣5月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的新冠病毒是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目前在全球的盛行率高,更具傳染性,其傳播速度與範圍都十分驚人,目前全球的防疫方針除了做好自我防護之外,最重要的是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好處是,就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確診後的重症和死亡率也會大幅降低。

閱讀更多 »
科學期刊告訴你為何要乖乖戴口罩

沒戴口罩等於與他人「互吃口水」? 看電影仍有確診危險?《科學》:請繼續維持防疫習慣!

在近期疫情邁入高峰的情況下,戴口罩早已成為了全民共識,尤其目前已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外出全程戴口罩已是必須,若不遵守規定會遭罰3000至15000元。普遍民眾都相當恪守規矩,但還是有少數人亮整張臉會趴趴走。若你或你的親友還是不明白戴口罩對保護人體有什麼幫助,那就讓這篇文章幫你說明白!

閱讀更多 »
群體免疫前麻煩避免出遠門

打完疫苗就可以約親朋好友見面?「群體免疫」前麻煩請避免出遠門!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從五月份爆發以來,已累積新增超過一萬名本土案例。在五月份以前,原先國內疫苗到貨與施打意願不高,使得疫情爆發後一度陷入無疫苗可打的困境。雖說進入八月後,疫苗荒有逐漸抒緩的趨勢,疫苗接種率也慢慢提升,但也傳出數起已施打疫苗後仍確診的新聞。醫師提醒,由於疫苗施打需要一定時間後才會產生保護力,並非施打後立即對病毒免疫,強調打完疫苗後,仍應該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人群接觸,並作好與防疫衛生工作以盡可能避免感染。

閱讀更多 »
hpv病毒跟6種癌症有關

HPV病毒跟「6種癌症」有關?男生也要打HPV疫苗?醫師:當然要!

「人與人的連結」不只可能傳染新冠病毒,還可能與子宮頸癌、外陰癌、肛門癌、口咽癌有關?事實上,透過性接觸傳染的病毒,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威脅性絕不容小覷,除了為人熟知的女性子宮頸癌之外,也可能造成男性感染菜花或多種癌症風險。除了固定性伴、安全性行為之外,施打HPV疫苗也已被廣泛使用,然而實際走訪街頭,可發現民眾對於HPV病毒及施打疫苗的效果,瞭解程度並不普遍。

閱讀更多 »
攝取蛋白質不能只吃雞胸肉

免疫力要好 肌肉量不能少!攝取蛋白質不能只吃雞胸肉?

疫情來勢洶洶,雖然國內疫苗已開打,但台灣目前覆蓋率尚未達群體免疫狀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彭邦中醫師提醒,維持自身免疫力、遵守防疫習慣是根本之道,中壯年族群更應注意維持肌肉量,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及提供保護力營養素。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彭邦中醫師提醒,40歲後肌肉將以每十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迅速減少,40至80歲間可能流失將近三分之一的肌肉。防疫期間,更應注意肌肉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

閱讀更多 »
打完疫苗手臂秒變磁鐵跟疫苗無關

打完疫苗手臂秒變「磁鐵」無視地心引力?醫師:皮膚出油導致 跟疫苗無關

你打完疫苗了嗎?疫情指揮中心於7月17日宣布全台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已突破20%,未來估計第9、10類民眾接種完畢後,會有近917萬人可以完成疫苗施打作業。但日前卻有民眾發現施打完疫苗後,自己竟化身為「萬磁王」,將鐵製湯匙黏在接種疫苗的右手手臂上,湯匙竟然牢牢黏住不會掉下來;且不只台灣,全球各地也有打完疫苗後身體突然擁有磁力的例子。新冠疫苗讓人變成「行走的磁鐵」,究竟是疫苗本身有問題、還是心理作用所導致的錯覺?

閱讀更多 »
疫苗四分之一劑就有免疫反應

疫苗浪費了?1/4劑量就有中和抗體與免疫反應?學家疾呼:先打半多救人命!

COVID-19變種病毒肆虐,各國苦於疫苗分配不均及覆蓋率低,導致近期疫情再起。科學家試圖採取找出對應策略。一項刊登在BMJ預印本的在原始受試者數據分析發現,mRNA疫苗只施打1/4劑量,也能使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和中和抗體。經濟學家認為,從抗體數據和T細胞來看,採取「劑量減半施打」能夠解決當前COVID-19疫苗不足的現象,有助於挽救更多人命。

閱讀更多 »
打疫苗前後注意事項-調整飲食減少副作用-營養師提醒3種食物少碰

打疫苗前後的注意事項?調整飲食減少副作用?營養師提醒3種紅燈食物少碰

「接種前」的注意事項,第一是盡量避免空腹。在施打疫苗時需經過通勤、醫護人員的評估及觀察,可能得耗費不少時間,若怕等待期間肚子餓,可先在家中吃點東西、並適當補水250-300 ml後再出門;第二,在施打疫苗的前一晚需維持正常作息,根據近期的相關研究,身體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施打疫苗,能有效增加疫苗的保護力。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