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 長期有吞嚥困難應提高警覺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以及衛生福利部癌症死因統計,民國107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109年則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食道癌患者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平時需留意自身的不適症狀,如有長期吞嚥困難或吞嚥時有異物感,切勿輕忽自身症狀,應提高警覺,務必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罹癌風險。
菸、酒和檳榔皆是危險因子 注意飲食溫度減少食道傷害
遠離致癌因子、規律運動及落實健康生活是必要的防癌步驟。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尤其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更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除應儘速戒除,也請提醒身邊有接觸菸、酒和檳榔習慣的親友,定期做健康檢查。
氣溫下降之際人們都喜歡喝熱飲暖暖身,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務必注意入口食物的溫度,減少直接對食道黏膜的傷害。
身體有狀況請及早就醫 切勿自己「當醫生」判斷症狀
網路資訊科技的發達,有些民眾害怕看醫生,會先上網查詢自身症狀是什麼疾病的相關資料,並以Google搜尋的結果當做醫生診斷,安慰自己沒有大礙,而忽視身體所發出的警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再次提醒,若有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等不適症狀,建議應及早就醫,由專業醫師檢查及治療,把握治療的最佳時機;切勿聽信網路謠言,自行判斷症狀,以免拖延治療、對身體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資料來源:預防食道癌 危險物不入口 有異狀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