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肺癌高居「十大癌症」之首 第四期存活率恐「剩1成」
近日傳出一政治人物做CT檢查時,肺部發現2處「毛玻璃結節」,所幸隨後結節消失,病情未進一步惡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發布指南,氣管、支氣管與肺癌常為十大癌症榜上常客,甚至高居2021年十大癌症之首,呼籲民眾應時時注意肺部健康,並定期採取肺癌篩檢。
國健署指出,過往肺癌個案的死亡率高且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的期別有關。108年肺癌確診個案有4.2%被診斷為0期、29.1%為1期、4.3%為2期、12.3%為3期、50.1%為4期。目前第1期肺癌之5年存活率約9成,至第2期仍有6成以上;第3期則下降至近3成,第4期才就醫則僅剩1成。
推薦閱讀:肺癌發現越晚「壽命越短」? 末期存活率掉到「剩1成」! 「2族群」符合資格快篩檢
肺癌「6大危險因子」必須懂! 「這行為」佔罹癌主因8成
至於導致肺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國健署表示,國內常見的肺癌「6大成因」中,以「吸菸」為最大風險因素,其餘則釋義如下:
1. 菸害
吸菸約占肺癌成因的70-80%,而二手菸暴露亦會增加肺癌風險,罹癌率比一般民眾高出20%-30%。在家中或室內吸菸,會造成有毒物質在環境中殘留,香菸中焦油會存在於環境中各種物體表面,損害肺部健康。
2. 空氣污染
室外空氣污染的影響已有國際實證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主要成分「懸浮微粒(PM)」也被評估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於空污恐增加肺癌風險。懸浮微粒來源包括自然界(如火山爆發、地殼岩石崩解)及人類產出(如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2種。
3. 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
長期暴露在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或石綿環境下工作的族群,有較高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另外某些建築特殊石材有少部份具輻射及氡氣放射氣體,吸入氡氣量過高亦增加肺癌的風險。
4. 肺部相關疾病史
如曾患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會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
5. 肺癌家族病史
研究發現,肺癌的發生與家族傾向有潛在關係,即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高,可能與遺傳因素或是暴露在相同致癌環境中(如二手菸、氡氣)有關。
6. 炒菜油煙
國人烹調習慣不同於歐美等國家,因長期暴露烹飪油煙對於人體具有潛在的健康風險。依據過去針對台灣非吸菸女性族群罹患肺癌之研究指出,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之女性,其罹肺癌風險較有使用者風險高8.3倍。
推薦閱讀:十大癌症死亡不敗首位:肺癌年死亡數破萬 症狀、原因、篩檢族群一次看
有吸菸史、家族史要注意! 「2族群」記得及早篩檢
除了多留意導致肺癌的高風險因子,國健署也提醒,有下列任一肺癌風險因子且具健保身分之民眾,應採取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LDCT):
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
二、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推薦閱讀:肺癌人數上升更「年輕化」?誰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肺癌篩檢測出「毛玻璃結節」 大於「這公分」需要手術治療
做LDCT若檢測出「毛玻璃結節」,需要開刀治療嗎?根據台灣肺癌學會發布之《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指出,當電腦斷層下發現有多顆肺部結節時,體積越小者癌變可能性往往越低,但並不能一概而論。總的而言,結節大於1公分以上時需要格外留意,外科醫師建議手術切除的腫瘤大小約為0.8公分左右,並配合適當的追蹤觀察。
台灣肺癌學會表示,一般肺部結節在0.3公分以下,可於1-2年後再追蹤;0.5公分左右的結節,建議6個月到1年內再追蹤,觀察是否有變大跡象。肺部結節數量眾多,但不一定每皆為惡性,而且小顆肺部結節幾乎無症狀,因此患者應配合醫師與篩檢程序,及早發現結節是否有變大、病變的跡象。
資料來源:
肺癌危險因子 – 衛福部國健署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 – 衛福部國健署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 – 台灣肺癌學會
延伸閱讀:
肺癌提早發現? AI能偵測肺結節? 國泰醫院3000例實測:準確度有望破9成
肺癌發現越晚「壽命越短」? 末期存活率掉到「剩1成」! 「2族群」符合資格快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