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發炎

想減肥不應該馬上找健身教練!  醫揭減重失敗3大原因

想減肥不應該馬上找健身教練! 醫揭減重失敗3大原因

台灣成人過重、肥胖比例不斷上升,根據202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18歲以上國人過重比例已超過50%,近1000萬成人面臨「體重危機」!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醫師表示,台灣10年後BMI≧30的人口數將突破10%,尤其是代謝差、活動量低的中壯年族群,不只「多吃少動」更合併有壓力性肥胖等複雜成因,體重更易隨年齡「水漲船高」。

閱讀更多 »
「5族群」感染猴痘風險高!  營養師授防毒妙招:「3大維生素」必吃

「5族群」感染猴痘風險高! 營養師授防毒妙招:「3大維生素」必吃

自台灣出現首例猴痘案例,使不少民眾人心惶惶。究竟什麼是猴痘?能夠預防猴痘的營養素有哪些?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猴痘首見於猴類群體當中,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人畜共通疾病,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外顯症狀是皮膚有異常扁平或隆起,合併發燒、畏寒、出汗、全身痠痛、疲倦等症狀,持續時間約為2-3週。

閱讀更多 »
吃零食也能幫助減肥?  研究:挑對時間、吃對食物避免「熱量爆棚」

吃零食也能幫助減肥? 研究:挑對時間、吃對食物可避免「熱量爆棚」

據美國統計,過去一年期間,因疫情之故居家辦公者、隔離者暴增,連帶使零食消費達到近年高峰。大約有1/4的美國人每天多次吃零食;近40%民眾甚至用零食取代正餐。近期台灣居隔者、居家辦公者眾,如何透過更健康的食物取代傳統零食,成為在疫情期間持盈保泰的重要決策。

閱讀更多 »
抽電子菸較健康?  研究打臉:導致「4器官」嚴重發炎、「2種口味」最毒

抽電子煙更健康? 研究打臉:導致「4器官」嚴重發炎、「2種口味」最毒

電子菸外型酷炫、好攜帶的特點,讓其逐漸取代傳統香菸,成為癮君子的新寵兒。不少人深信電子菸對於人體的危害更輕;甚至有吸菸者為了戒除菸癮,從此投入電子菸懷抱。抽電子菸真比香菸更健康嗎?《eLife》刊載研究指出,電子菸不僅與更高的死亡率有關,甚至可能造成身體「4種器官」的嚴重發炎現象。

閱讀更多 »
多運動減少大腦萎縮?研究:與降低BMI、胰島素阻抗有關

多運動減少大腦萎縮? 研究:與降低BMI、胰島素阻抗有關

運動除了幫助身體健康,還能保大腦的腦細胞?一項線上發表於美國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研究指出,運動量較多的人,不但能減少大腦體積的萎縮,還能增加大腦中的葡萄糖代謝能力,這一現象恰好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特徵相反,有可能是運動如何減少認知功能障礙的潛在原因。

閱讀更多 »
吃維生素D沒用?  重量訓練增加「抗氧化」能力更勝一籌

吃維生素D沒用? 重量訓練增加「抗氧化」能力更勝一籌

隨著運動健身、營養補充風氣漸盛,補充更多的「維生素D」和多做重量訓練,哪一種更能增強男性的抗氧化能力?根據《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所刊登的研究指出,即便是進行較簡單的彈性重量訓練,也對血液中抗氧化活性指標有明顯助益。但是,重訓期間增加維生素D補充,卻對減化氧化發炎反應沒有幫忙。

閱讀更多 »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肥胖」是造成第2型糖尿病的主因之一,因此控制腰圍、BMI等相關數值,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關鍵指標。體重控制、適當運動也被認為是調控血糖的有效方法。不過,《JAMA Network Open》近期刊載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如果減重後再次復胖,可能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有關,「體重波動」幅度過大,將導致較高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