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潮健康/外電編譯


糖尿病人別亂節食?  「減重過度」恐增心血管負擔


糖尿病人別亂節食?  「減重過度」恐增心血管負擔

「肥胖」是造成第2型糖尿病的主因之一,因此控制腰圍、BMI等相關數值,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關鍵指標。體重控制、適當運動也被認為是調控血糖的有效方法。不過,《JAMA Network Open》近期刊載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如果減重後再次復胖,可能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有關,「體重波動」幅度過大,將導致較高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研究團隊率將3,604名糖尿病患者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組中的受試者透過增加「體力活動」以實現減重7%以上的目標,前6個月每週進行一次,並在其餘時間減少頻率。


對照組則在前4年的時間內,參與每年為期3次的小組會議,並在其餘時間每年僅參與1次,內容則是以「節食」為主要處方。結果發現,對照組的受試者比起干預組,出現過更多次的體重上下波動。


研究團隊分析2組人馬的相關心血管事件數據後發現,對照組因「BMI數值波動」而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每年增加3%、因「腰圍數值波動」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每年也成長2.6%之多。


該項研究宣稱,若從綜合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死亡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多重心血管疾病共病情況)等數據來看,「對照組」肥胖指數的長時間變動,與更高機率的心血管疾病症狀、死亡率有著正向關聯。值得一提的是,BMI數值的波動程度,相較於「腰圍」數值的影響更顯著。


不斷減重又復胖  增加發炎與新陳代謝障礙?


不斷減重又復胖  增加發炎與新陳代謝障礙?

研究團隊強調,肥胖程度的長期間變動(如減重、節食後的再復胖情況)與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機率,2者之間的關聯尚無法完全釐清。不過,先前有研究證明,在初期成功減重後、後續復胖或體重增加會導致脂肪組織快速擴張增生。這可能是身體中新陳代謝的變化,傾向有利於脂肪累積的結果。


另外一個可能原因是,與肥胖有關的身體指數,例如腰圍、BMI變化較大者的身上,「C-反應蛋白」濃度會比較高,增加他們身體輕度發炎的風險。此外,體重數字的一再循環,會導致脂肪組織聚集更多免疫T細胞(CD4+、CD8+)亦可能導致代謝功能障礙等不良結果。


只節食較容易體重波動?  運動與用藥應同步進行

如何降低因體重波動而造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機率?研究作者Arnaud D. Kaze表示,由干預組的體重介入過程可得知,固定的運動計畫相較於單純節食而言,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組織的變化機率。事實上,運動訓練已被證明在減少腹部與內臟脂肪方面相當有效,並能改善大部分糖尿病族群的肥胖症狀。


Kaze表示,雖然研究結論的因果關係有待釐清,但涵括運動計畫的減重策略,卻是BMI、腰圍指數過高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應共同執行的生活型態。對糖尿病人而言,控制飲食並非全然有害,但更好的作法是結合運動訓練與藥物治療,才能同時達到血糖良好控制,並且減少體重波動的發生。



資料來源:

Body Weight Variabil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Death in the Context of Weight Loss Interven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延伸閱讀: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