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內分泌失調才會胖? 根本沒有所謂「易胖體質」?
「醫師,我是不是內分泌失調,所以才會有易胖體質?」這是許多民眾在減重門診開口的第一句話。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蔡明劼醫師表示,從嚴謹醫學角度而言,並沒有所謂「內分泌失調」,只有「內分泌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內分泌疾病有明確的檢驗診斷標準,確實可能造成患者肥胖,但並非是多數人體重上升的主因。
蔡明劼醫師指出,不少民眾認為自己是因為「內分泌失調」而發胖,這其實是模糊不清的概念,即便接受相關檢查,往往檢測結果也沒有明顯疾病問題。如果只將目光著重在「內分泌失調」,很可能變成在替肥胖尋找藉口,而不願意面對飲食及運動上的盲點。
難道「體質」不是讓人易胖的先天因素嗎?蔡明劼醫師解釋,確實有相關研究發現,在攝取相同熱量與同等活動量之下,有些人相對容易囤積脂肪,但差距影響甚微。反觀曾宣稱自己是「易胖體質」的明星、網紅,也都能在後天改變飲食、運動後成功瘦身。顯然後天的「生活型態」,才是決定胖瘦的關鍵因素。
基礎代謝率根本沒下降? 活動量與飲食才是肥胖根源
「多一點時間專注在生活型態上,少一點精神去想基因、體質這件事!」蔡明劼醫師說明,即便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基礎代謝率可能較常人略低,一樣能透過飲食、運動維持良好體態。另外,更年期後缺乏女性荷爾蒙,也較容易出現體重上升,但也有不少更年期婦女藉由健康生活型態,保持苗條身形。
蔡明劼醫師指出,近期有研究證實,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在10幾歲達到高峰後,進入成年期乃至50、60歲,基礎代謝率並沒有明顯下降,推翻了許多人過往的既有觀念。這也證明,成年後的肥胖問題,絕大多數與活動量下降及飲食內容有關。
胰島素過量害你變胖? 腸泌素為何變瘦身神器?
人體各種荷爾蒙激素如胰島素、皮質醇、腸泌素等,確實對於合成、囤積脂肪有一定影響。蔡明劼醫師說明,胰島素負責將糖份從血液中輸送進入細胞,提供身體細胞作為能量使用。過多的熱量則以脂肪形式儲存。胰島素在生理上是會促進脂肪合成,但也是合成肌肉所不可或缺的激素。
至於腸泌素(GLP-1)原是由小腸分泌,負責調控胰島素使其分泌,並能抑制升糖素。腸泌素也會調節中樞神經,促進飽足感並調節食慾。腸泌素藥物剛開始被用於糖尿病治療,發現體重控制效果明顯,進而成為近年風行的瘦身方式。
蔡明劼醫師提醒,研究針對腸泌素用於減肥治療的族群,是BMI大於30以上,或BMI大於27且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族群。在一般族群身上的效果及風險並無數據支持,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
壓力太大容易胖?胖子體內的瘦素濃度反而更高?
壓力影響的荷爾蒙也會增加肥胖?蔡明劼醫師解釋,皮質醇則是「壓力荷爾蒙」,當身體面臨壓力大、睡不好時,皮質醇濃度會上升,造成肌肉容易分解、增加脂肪堆積,但影響幅度因人而異,較不易量化。
蔡明劼醫師指出,其他身體的荷爾蒙如飢餓素(Ghrelin)、神經肽Y(Neuropeptide
Y,NPY)、瘦素(Leptin)、多肽YY(Peptide YY PYY)、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GH)等等,都會影響體重。大致上是經由控制食慾、調整代謝這兩種途徑來影響胖瘦。
蔡明劼醫師強調,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使身體荷爾蒙達到平衡。已有研究發現,胖子身體裡的瘦素濃度比瘦子更高,證明並不是瘦素分泌愈多愈瘦。在肥胖者身上,身體分泌大量瘦素仍因為有阻抗而無法變瘦。相反地,保持健康體重,瘦素自然會維持在正常濃度。
避開超加工食品多運動 當心睡眠缺乏易吃垃圾食物
蔡明劼醫師表示,要維持良好體重,必須依賴健康的生活型態。最主要可分為三大層面:飲食、運動、睡眠。健康飲食的最大原則是避開「超加工食物」,包含高糖飲料、餅乾、糖果、麵包、洋芋片,多吃原型食物與較少加工的食物。
蔡明劼醫師建議,適當運動能增加肌肉量,增進體力,讓體態變得更為理想,對於要減重的人而言,任何運動類型都值得鼓勵。最後,睡眠不規律或睡眠較少者,確實比較容易肥胖,也可能增加壓力荷爾蒙濃度,同時,睡眠缺乏時容易做出錯誤決策,導致更容易攝取垃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