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契機? 專家驚曝:1療法有望將癌症變成「慢性病」
今年2022年,衛福部公布癌症已連續40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的首位。許多人仍處於對癌症的恐懼中,一旦得醫生宣告,常不知所措、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其實癌症並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幾年來免疫治療出現之後,讓癌症成為一種「可控制之慢性病」,變為可能。
今年2022年,衛福部公布癌症已連續40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的首位。許多人仍處於對癌症的恐懼中,一旦得醫生宣告,常不知所措、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其實癌症並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幾年來免疫治療出現之後,讓癌症成為一種「可控制之慢性病」,變為可能。
肺癌近年躍升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有「新國病」之稱。然而早期肺癌較難察覺,久咳、咳血更非肺癌唯一徵兆,甚至頭痛、骨頭疼痛都暗藏警訊?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指出,肺部、腦部、肝臟、骨頭、腎上腺是肺癌最常見的五大轉移位置,其中,肺癌腦轉移及肝轉移的治療預後較不理想,而骨轉移的病人可能因疼痛至骨科求診,才被意外發現是肺癌引起。
癌症是21世紀威脅人類性命健康最重大的疾病,近年關於「免疫治療」的應用與研究方興未艾,被視為治療癌症的新希望。廣義的免疫治療包括免疫藥物治療、癌症疫苗及免疫細胞治療三種模式,而「免疫細胞治療」是將取出的免疫細胞培養、訓練,打造成免疫軍隊注回體內,從而增強抵抗癌細胞的能力。
人體運動後產生的乳酸一般被認為是代謝廢物,卻可能對腫瘤免疫治療有幫助?一篇刊登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宣稱,乳酸能夠增加CD8+ 毒殺T細胞的幹細胞特性,並增加抗腫瘤免疫力。乳酸真的能增強癌症的免疫治療嗎?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粒線體暨免疫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李岳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這項研究所使用的「乳酸鈉」是否等同人體內源性的乳酸(lactic acid)無法確認,看待該篇研究的結論須謹慎保留,尚待更多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癌症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40年,國人罹癌率逐年攀升,傳統的手術治療僅能治療罹患局部腫瘤的病人,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療法附帶許多不良副作用,癌細胞因持續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並改變腫瘤微環境逃脫免疫系統監控,又讓標靶治療的效果打折。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新藥研發團隊利用「CD47-SIRP a axis」作為標靶,成功開發新型強效口服用之小分子isoQC抑制劑,是適用多種癌症免疫治療的候選口服藥物。
國人「肝癌」發生人數至今未明顯下降,更被稱之為「國病」。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醫師表示,免疫治療是晚期肝癌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單一使用免疫治療有效率約15%-20%,合併治療的有效率約30%。不過,肝癌的免疫治療不像其他癌症可用PD-L1作為有效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誌(Biomarker),在肝癌患者身上,無論PD-L1表現高低,都有一定比例對免疫治療有反應。顯示目前缺乏有效的生物指標以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
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5千名乳癌病友。而在所有乳癌類型中,三陰性乳癌占比約10-15%。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乳房醫學中心劉良智主任表示,臨床發現有一群病友化療後容易較早復發,治療上不可一視同仁,因此進一步研究,找出容易復發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族群,給予對應的治療對策。
肺癌發生率在國人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二,不只人數增長,年齡層也出現下降現象?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科柯皓文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隨著篩檢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普及,各地醫療機構檢查服務及便利性上升,民眾肺癌篩檢意識也有所抬頭,確實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許多早期肺癌病人,尤以第1期病人比例增加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