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麼吃能降低死亡率與心肌梗塞? 研究:地中海、低脂飲食效果最明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主要死因,統計指出,約有1/5成年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有關。然而,比起不採取任何飲食調整,各種流行的計畫性、結構性的飲食方式,是否真的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主要死因,統計指出,約有1/5成年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有關。然而,比起不採取任何飲食調整,各種流行的計畫性、結構性的飲食方式,是否真的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現代人飲食營養不均,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飲食內容,更可能影響細菌與腸道之間的平衡。腎臟科王介立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根據權威期刊《Science》的綜論文章,彙整至今為止關於細菌與腸道之間的已知事實 ,也點出高熱量飲食破壞腸道健康的三大面向問題。
已連續6年蟬聯最佳飲食方法的「地中海飲食法」,除了對心血管健康具有公認的好處,對於延緩「失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好處?刊載於《BMC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堅持採取地中海飲食方法的中老年人,比起採取其他飲食者,失智風險顯著降低23%,對於遺傳性的癡呆症也具有保護作用。
近年「無麩質飲食」興起,不少明星網紅推崇「零麩質」生活,聲稱不僅有減肥的效果,身體也變得更健康。至於無麩質飲食的定義為何?真的有助於減肥嗎?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說明,無麩質飲食緣起於歐美國家,不少好萊塢巨星因需要保持身材而實行,而無麩質的風潮近年也逐漸拓展至亞洲。
「168斷食」等間歇性斷食法,因容易執行的特性廣受減重者的青睞。不過,間歇性斷食是否真為最佳的減重策略?《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期所發布的最新研究指稱,減少每日總熱量攝取的「熱量限制飲食」,或許是更為有效的體重管理策略。
年假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卻毫無動力上班,甚至出現昏昏欲睡、精神恍惚的情況?當心「收假症候群」影響工作表現!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明,收假症候群對生理與心理層面皆有影響,常見的表現為憂鬱、易怒、提不起勁、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腸胃不適等等。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類的蠟性物質,也是構成人體細胞膜、荷爾蒙、維生素D的重要原料,對生理功能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血液中如果累積過多膽固醇,將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膽固醇過高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人體裡的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三酸甘油酯(TG)」三種 。
心臟健不健康,與吃下肚裡的飲食大有關聯!哈佛大學T.H. CHEN公衛學院資料顯示,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飲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全麥、魚類、家禽類與植物油。相反地,應限制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量,並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與鈉的加工食品以及反式脂肪。
飲食中的膽固醇到底需不需要限制?從2015-2020年的美國飲食指南,將每日的膽固醇上限拿掉以後,這個問題就一直熱門到現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最近又搜尋了文獻,找到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9年所發表的一篇文章:《飲食膽固醇與心血管風險》。美國心臟協會絕對是這方面的權威,在這篇文章中整理了近年各大飲食指引對於膽固限制的建議,提供民眾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