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誤吞鈕扣、硬幣如何處理? 醫示警家長:拖延就醫恐需「重建食道」
孩子誤食鈕扣、硬幣等小型物件,第一時間的處置方式為何?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小兒科曾文禹醫師提醒,孩童吞入異物的當下就得當機立斷、緊急送醫;如果拖延搶救時間,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食道破裂、甚至需要重建食道,恐怕將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遺憾」。
孩子誤食鈕扣、硬幣等小型物件,第一時間的處置方式為何?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小兒科曾文禹醫師提醒,孩童吞入異物的當下就得當機立斷、緊急送醫;如果拖延搶救時間,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食道破裂、甚至需要重建食道,恐怕將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遺憾」。
現在,塑膠儼然已成為「生活必需品」,正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只要一想到這件事,我就覺得於心不安,因此,我一定要向各位說明塑膠製品的危險性。更有報告指出,如果孕婦體內囤積大量「雙酚A」,生出來的孩子將來很有可能會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或變胖。
用手機、平板安撫正在吵鬧的孩童,可能不是件好主意?權威期刊《JAMA》近期刊載的研究證實,父母長期將電子設備中的遊戲、影音內容,做為平復孩子情緒的方式,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們將更難以學習調節情緒,日後暴躁、焦慮、反抗等跡象恐怕會更加明顯。
新冠疫情持續於國內延燒之際,甫又傳出國外爆發「猴痘」疫情,並於24日傳出國內首例猴痘確診案例。世衛組織(WHO)近期更表示,猴痘目前已於非洲以外的50餘國被發現,且病例數量仍不斷增加中。刊載於《medRxiv》的最新研究則透露猴痘病造成家庭傳播的可能性,呼籲民眾盡量減少與患者的可能接觸。
國內Omicron確診人數與日俱增,雖然已有不少民眾已施打疫苗,且當局已決定與病毒共存,但確診後是否將發生長期併發症,也就是俗稱的「長新冠」,仍是民眾最為擔憂的議題之一。《潮健康》特此整理長新冠相關研究與指南,提供民眾癒前的疾病預防、與癒後照護、就醫作為參考。
台灣素有「近視王國」之稱,根據統計指出,台灣2018年的國民近視率為63.3%,比1986年的26.5%暴增2.4倍。若不及時治療,近視恐會發展為高度近視、導致嚴重併發症並危及視力。而台灣或其他東亞國家近視率的急遽上升,與孩子們的「學業壓力」有關。花費更多時間在家庭作業、使用電子設備等,這些活動都會加劇近視。
孩子在家停課自學,讓許多父母工作、育兒兩頭燒。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即使孩子在家中求學,飲食上仍不能輕易妥協。若想讓孩子維持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入侵,可為孩子準備5種食物,補充日常所需營養。營養師也指出,孩童錯誤的生活方式,可能將影響發育,並對成人後的健康狀態不利。因此,呼籲家長鼓勵孩子於家中學習時,養成3大習慣。
咖啡的作用不只是提神?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曾提出,適量攝取咖啡對降低血壓具正向作用;並能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機率。除此之外也有科學研究指稱,咖啡因的攝取更與減輕憂鬱症、自殺率有顯著相關。根據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提出的研究指出,每日更高的咖啡攝取量與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喝0.5-3杯咖啡,就有機會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
童年時的心理創傷,可能增加長大後的藥物成癮風險?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發佈的最新研究指稱,「負面童年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包含父母離異、家庭暴力、物質生活匱乏等,較生活中其他壓力源更可能導致成年後的負面健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