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斯威利確診「額顳葉失智症」! 專家:嚴重恐成「漸凍人」無法自理生活
2022年3月,好萊塢動作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驚傳罹患「失語症」(Aphasia),不得不放下演藝事業並暫離演藝圈。近日(2月16日)外媒更證實,布魯斯威利之妻宣布其診斷出「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而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該疾病。
2022年3月,好萊塢動作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驚傳罹患「失語症」(Aphasia),不得不放下演藝事業並暫離演藝圈。近日(2月16日)外媒更證實,布魯斯威利之妻宣布其診斷出「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而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該疾病。
年節期間本是家人團聚、久別重逢的溫馨時刻;而連日低溫卻也帶走不少寶貴的生命,造成天人永隔的悲劇。據報導,一名護理師透露在年節期間,因低溫與日夜溫差過於劇烈,突發性腦中風、心肌梗塞患者一夜增加,導致ICU病房「瞬間滿床」,甚而有不到50歲的高血壓患者在短短數小時內殞命。
台灣透析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大國」,而腎臟健康與三高控制息息相關,其中又以糖尿病族群的血糖控制最為密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洗腎病在透析前一年罹患的疾病中,糖尿病比例高達47%。大型研究更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現腎功能指數如肌酸酐(Creatinine)異常時腎功能只剩下30%,顯示糖尿病族群及早照護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化學物質暴露過量,可能造成大腸發炎或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風險?一份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動物研究指出 ,小鼠長期接觸「紅色40號」的人工色素成份會誘發輕微大腸炎,而著色劑的慢性暴露可能干擾小鼠的腸道微菌叢,增加大腸發炎問題。
近期有一研究稱,憂鬱症的發生與腦內「血清素濃度」無直接關聯,推翻過往學界對憂鬱症的普遍認知。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沈武典醫師受訪指出,過往針對憂鬱症的分析與教科書,皆指向憂鬱症確實與腦部血清素濃度不足有關,研究結果不可一概而論,治療方面更該「多管齊下」,患者預後恢復也能更佳。
余天之女余苑綺於昨日(21日)不敵直腸癌逝世。事實上,大腸直腸癌長年為「十大癌症」排名之首,每年有超過1萬人以上罹癌、過半數者因罹癌死亡。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大腸癌早期無特定症狀,最可靠辦法仍是透過「大腸癌篩檢」揪出及早癌細胞並加以治療。大腸癌早期並無特定徵兆可循,出現哪些症狀應就醫?根據國健署資料,臨床統計大腸癌患者較常發生的症狀為血便、大便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另外,若大便變細變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腹部觸摸到腫塊等等,可尋求專科醫師檢查。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於11日餐敘時突身體不適且當場倒地,倒地前自覺無法舉起左手、連談話都有困難,送醫後確定為腦中風。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患者即使存活也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歌手朱俐靜宣告抗癌兩年多後,傳出因乳癌逝世,享年40歲。無論在台灣或是歐美,乳癌都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根據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臺灣一年新診斷乳癌為14,856人,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年輕乳癌通常發現期數較晚,預後相對不理想,應特別注意危險因子預防。
人類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時常互相影響,此前諸多研究已經表明,罹患憂鬱症後可能與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慢性病以及死亡風險有關。而生理疾病亦可能影響個人的心理狀態,來自《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最新研究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可能與高度憂鬱症風險息息相關。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在最新108年癌症登記資料中,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第7名。胰臟癌雖然發生個案數較少,但五年存活率僅1%-4%,不少名人更因胰臟癌辭世,令國人聞之色變。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表示,胰臟癌確診後僅約1至2成能開刀,又是極易復發的癌症,惡性度確實相當其他發生人數較多的癌症更棘手。
國泰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除了飲食習慣不佳可能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診檢查有其必要。陳玠宇醫師認為,年輕族群無任何三高風險因子、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也沒有抽菸、肥胖等問題,單純胸悶症狀可能是良性心律不整發作,多休息、多喝水即可改善。醫師指出,年輕人心臟不適以「二尖瓣膜脫垂」最為常見,尤其以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