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於11日餐敘時突身體不適且當場倒地,倒地前自覺無法舉起左手、連談話都有困難,送醫後疑似為腦中風。根據衛生福利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患者即使存活也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腦中風分為哪些類型? 罹患「這些疾病」是高風險群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腦中風的類型主要可分為3種:第一,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從其他部位血管内的雜質或血塊,被血流沖落形成栓子,導致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常見有腦血栓症及腦栓塞兩種。
第二則是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常見有腦組織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兩種。第三則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因暫時腦部缺血引起中風症狀,一般在二十四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至於哪些人是腦中風的高風險群?根據國健署刊載之指南顯示,腦中風「不易改變」的危險因子可分為以下3類:
1. 年齡: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
2. 性别:男性中風機率較女性高。
3. 家族史:家中親人男性與女性分別於55歲、65歲前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者,其發生腦中風的危險性較高。
而經由醫療或生活形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則以下疾病為主:
1.
高血壓:過高的血壓容易使血管內膜受損,導致膽固醇堆積,加速血管的硬化;同時也易擠破血管增加腦出血的危險。
2. 糖尿病:易使血管壁增厚及硬化,而引發腦中風。
3.
心臟病:罹患心臟瓣膜疾病的患者,容易在心臟內形成栓子,如阻塞腦部血管,及易發生腦中風,特別是發生心律不整時,會增加腦中風的危險性。
4.
高血脂:血管中血脂過高會加速動脈硬化,且該類病人通常有肥胖、高血壓、冠心症等現象,而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5. 鐮刀型貧血:興年輕型腦中風有關。
另外,嗜吃鹽、咖啡、高膽固醇飲食、紅血球過多症、口服避孕藥、服用某些藥物(安非他命、海洛因)等皆有可能誘發腦中風的發生。
遇中風發作謹記「臨微不亂」FAST口訣 國健署籲患者改善「4惡習」
國健署表示,當腦組織受到損傷,會產生各種大腦功能障礙之症狀,常見症狀有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意識模糊或昏迷、言語不清或溝通困難、吞嚥困難或流口水、眩暈頭痛、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大小便失禁、視力障礙、抽搐等等。提醒民眾,應謹記中風口訣「臨微不亂」(FAST口訣),方便民眾記憶、判斷,在發現急性中風症狀時,能立即或協助他人就醫,爭取黃金治療3小時: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另外,衛福部呼籲民眾改善4大生活習慣,以降低腦中風的發作風險:
1.不運動:肥胖會加速動脈硬化,加重心臟負荷,增加中風之危險性。超過三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2.不健康飲食:約四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未攝取均衡飲飲食,尤其是缺乏蔬果等纖維質,建議每天應攝取5種以上的蔬果。
3.吸菸:吸菸易使血管收縮引起血壓上升及加速動脈粥狀硬化,容易發生中風。超過十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與吸菸有關,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
4.飲酒:過量飲酒、酗酒易引起肥胖、血脂過高。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個中風患者有飲酒過量的問題,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330c.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則不宜超過2杯。
資料來源:
搶救腦中風 謹記「臨微不亂」
國健署提醒『333守則』擺脫中風危險
中風預防人人有責! 90%的中風均與危險因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