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事業越成功越容易產生憂鬱情緒

達成「財富自由」就能快活一輩子?研究:事業越成功 越容易產生憂鬱情緒

羨慕手中握有大把鈔票、名氣紅遍大街小巷的成功人士嗎?一般人會羨慕這些成功人士,是因為他們的戶頭當中有一般人窮盡一生都賺不到的金錢,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只要達成「財富自由」,也會連帶擁有一輩子的快樂。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等諸多學術研究皆顯示,成功人士光鮮亮麗的表面背後,其實更容易藏著哀傷與憂愁。

閱讀更多 »
正念不是萬靈丹運動更有效

看膩社群媒體的正能量小語了嗎?研究:「正念」不是解憂百靈丹!運動反而更有效?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保有正能量、每天能過得無憂無慮,但無奈人生就是會充滿挑戰,如果心理上無法跨過環境帶來的困難,就可能會引發憂鬱或焦慮的情況。因此,關於「正念」的概念在近年就十分受歡迎。根據《台灣正念工坊》的資料,正念是「有意識地知道當下的身心與環境,並保持客觀、允許、不評判的態度」。做為一種增加幸福感和減少壓力的方式,正念的觀念變得越來越流行。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就針對正念對人們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閱讀更多 »
喜歡自拍肉照可能想追求偷窺刺激感

喜歡自拍「肉照」不只是自戀?心理師:可能是想追求「被偷窺」的刺激感

隨著手機鏡頭的畫素越來越高,人人都變成了拍照高手,許多網紅、網美更是透過唯美的自拍清涼照來博得粉絲的目光。自拍風氣盛行也造成社會事件,今年6月27日一名女性在高雄派出所前拍攝「全身裸照」,將拍攝成品上傳個人社群平台,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深究時下自拍風氣的背後,除了與追求社群互動的欲望有關,大眾更需要瞭解其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認為,透過深入分析自拍者的人格,可以觀察到許多豐富的訊息。

閱讀更多 »
在家賴床1小時恐增憂鬱症風險

在家上班=賴床時間變多?研究:晚起1小時恐增憂鬱症風險!

隨著三級警戒發布,公司行號、學校改為在家上班、上課的形式之後,上班族與學生省去了通勤的時間,相對來說可以在家賴床的時間也增加了。有些人因為這樣就把晚上打電動、吃宵夜的時間拉長,認為反正明天早上可以比較晚起,對身體也沒差;不過根據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刊載的最新研究顯示,這樣貿然改變生活作息,對身體其實並不會比較好,甚至還有可能提升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閱讀更多 »
自戀者較易有暴力行為且難以治療

好好慎選另一半!研究:自戀者較易有暴力行為且「難以治療」

傳統華人社會強調謙虛、曖曖內含光的美德,所以大部分台灣人通常也很低調,不做引人注目的事情。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有「自戀」特質的人就顯得格格不入,也比較不討人喜歡,不過大多時候我們也僅以為他們只是比較喜歡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只要不傷害到其他人倒也無妨。但真是如此嗎?根據美國俄亥俄州大(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自戀者在行為舉止上,可能會比常人更具有侵略性或攻擊性!

閱讀更多 »
疫情讓心好累多摸寵物可助壓力退散

五告雖!大學生苦嘆:疫情課業雙重夾擊「心好累」!多摸寵物可助壓力退散

身為大學生,你是否常被身旁的長輩說當學生很幸福、無憂無慮呢?事實上大學生的煩惱可多了!不信你去看看Dcard的文章就知道:學期初得為了搶課而操心;學期末還得抱佛腳以防明年變成學弟妹;去國外念大學「怕綠光罩頂」、男友跟人跑;疫情變嚴重了還得煩惱是否要回老家或待在宿舍……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學生的似乎也沒比較好念。好消息是,根據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只要摸摸毛孩們10分鐘,你的壓力和無助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紓解!

閱讀更多 »
疫情看不見盡頭設計小目標幫助自己脫離絕望

「疫情看不見盡頭?」你覺得焦慮、孤獨感爆棚?每天設計「小目標」幫助自己脫離絕望

Covid-19病毒大流行,直接改變了人類現階段的生活方式。防疫警戒也導致企業減班、失業率上升、親子家庭關係緊張等等現象,再加上疫苗施打未普及,各國都有第三波疫情升溫現象。這段疫情黑暗期內,許多人每天在絕望與孤獨中度過。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認為,要減少非常時期的絕望與孤獨感,可以透過建立明確目標來改善心理狀況。

閱讀更多 »
心理師呼籲注意資訊焦慮別看太多新聞

居家防疫沒確診先得憂鬱症?心理師呼籲:注意資訊焦慮,別看太多新聞

台灣實施三級警戒已有2個月時間,大部分民眾都長時間待在家中,導致家暴、衝突事件暴增,人心開始因疫情出現浮動;甚至還有PTT網友笑稱自己「可能還沒確診就先得憂鬱症」。事實上,人們因缺乏社交、或是因新聞資訊產生焦慮,都讓身心受到嚴重影響,究竟該怎麼調適這樣的心情呢?心理師林仁廷建議,先瞭解焦慮情緒的來源,如果焦慮感是來自於過度吸收偏頗資訊,也許應該調整接受資訊的方式,就能避免產生過度焦慮。

閱讀更多 »
人生勝利組得憂鬱症並非不知足

「人生勝利組」得憂鬱症是不知足?如何幫助身邊親友打開「內心結」?

知名英語教學YouTuber《阿滴英文》作者阿滴,日前透過影音平台公布罹患憂鬱症長達一年,影片一出引發外界震驚,許多人對平時形象陽光、溫暖的阿滴罹患心理疾病感到相當意外。《阿滴英文》在影音平台擁友267萬訂閱者,身為頻道主理人的阿滴甚至開設實體英文補習班、線上課程,個人事業看似相當成功,已是大眾眼中的「人生勝利組」,為何仍被憂鬱症找上門?

閱讀更多 »
憂鬱症不只是心情不好

全台憂鬱症破200萬人?「心靈的感冒」為何8成未治療?諮商心理師教你留意徵兆

「她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要去學校找老師,還抱著我說Bye Bye,就像平常一樣」一個悲傷的母親說著。她的女兒是22歲的歌手莊凌芸,從選秀節目脫穎而出,前途一片看好,最後卻在母校的圖書館墜樓不治,留給眾人的是震驚與疑問,她怎麼了?隨著眾人推敲,莊凌雲除了事業壓力、家庭因素以及傾向將壓力往身上攬外,也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