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加工一樣危險?研究:紅肉每天多吃50克 心血管疾病恐增26%
未加工食品比較健康?一項關於「紅肉」的統合研究指出,無論是否為加工肉品,每天多吃50-100克的紅肉,就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紅肉攝取過量被認為是造成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特別是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組合肉與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
未加工食品比較健康?一項關於「紅肉」的統合研究指出,無論是否為加工肉品,每天多吃50-100克的紅肉,就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紅肉攝取過量被認為是造成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特別是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組合肉與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
台灣飲食文化深受日本影響,日式料理店眾多,日本的養生文化也深植人心。如今研究證實多攝取「日式飲食」,竟然與促進實際健康狀況有關?發表於權威營養學期刊《Nutrients》的文獻表明,日式料理常見的大豆、海鮮與海草(如海帶、海藻),有助於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一樣是牛肉,各部位的熱量、脂肪卻大不同!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有鑑於現代人健康意識普遍提升,不少民眾去燒烤店、火鍋店或購買肉品時會特別注意熱量,深怕享受牛肉美味的同時又將多餘的脂肪吃下肚。事實上,只要聰明選擇適合的「部位」並用簡單的方式烹調,就能放心吃又不用怕胖。
你知道在台灣每6人就有1人缺鐵嗎?補鐵該吃什麼食物最好?除了素食者容易缺鐵之外,孕婦在孕期後期也要開始補鐵?首先先看日常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成年男性10毫克、成年女性15毫克,13歲以上青少年及成年人上限攝取量為40毫克。至於懷孕女性在孕期第三期到哺乳期,鐵質建議量是平時的3倍,每日建議量從15 mg增加至45 mg。此攝取量很難從飲食中補充,可適當的補充保健品或鐵劑補充鐵質。
年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買辦年貨,如何挑選新鮮、安全的年貨,才能煮出美味又健康的年菜。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在年前採買生鮮類食材,包括魚、蝦、肉時,都要注意色澤及油脂分佈。而許多人買來送禮、製作羹湯的乾貨,也有需要注意外型、顏色及氣味。
了解食物吃進肚子後的消化時間,更能幫助減肥事半功倍?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食物經由胃部消化的完整過程稱為「胃排空」,胃排空的時間越長,飽足感也會持續越久。不少醫師或營養師皆提倡利用「胃排空」幫助減重,即是透過延長飽足感抑制食慾,避免減重者吃下多餘的熱量。
台灣晚婚、晚生情況嚴重,高齡孕婦比例越來越多,母嬰健康風險也相對提高。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35歲以上者的高齡孕婦比例高達3成,且生育年齡有逐年推遲的趨勢,促使國人更加重視孕期健康議題,尤其近日國內疫情仍持續增溫,加上秋冬流感季夾擊,讓許多處於高風險群的孕媽咪們憂心不已,深怕自身及胎兒健康受到影響。
「維生素B12」又被稱為鈷胺素類(cobalamins),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維生素,且在幫助細胞保護神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專業註冊營養師Nicola Ludlam-Raine表示,維生素B12能幫助身體從食物中釋放能量,保持神經系統健康,並有助於製造紅血球細胞,將氧氣輸送到全身。
蛋白質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多加攝取蛋白質不僅對運動有所幫助,更能有益於保持「淨體重」,讓減重更加順利。根據《Obesity》刊載研究指出,增加個人飲食的蛋白質攝取量,對於正在執行減肥計畫者而言具有廣泛的好處。蛋白質不僅能增加飽腹感、進而減少糖分與精緻澱粉的攝取量,且對維持淨體重而言成效頗高,對防止肥胖而言有一定作用。
目前的健康飲食風潮大致以預防慢性病、肥胖的「減重飲食」為主;然而體重過輕者、有固定運動習慣但肌肉量不如預期者亦不在少數。許多人會嘗試飲用「蛋白粉」調製的飲品補充蛋白質、期望獲得更高的肌肉量,不過若個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肝臟疾病,過多的蛋白粉或許有害上述患者的身體健康。
國人愛吃火鍋,冬天更是圍爐吃火鍋的熱門季節。嫚嫚營養師提醒,選擇湯底時要注意熱量與添加物。以市售火鍋湯底為例,一份220克的麻辣鍋湯底,熱量可能就高達1400卡。另外,牛奶鍋會加入起司、奶油;南瓜鍋有太白粉、馬鈴薯粉,都屬於熱量相對高的火鍋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