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流血別輕忽! 痔瘡出血竟致嚴重貧血威脅健康
剛剛年過40的林女士近來總是覺得頭暈眼花,臉色蒼白,原本以為多休息就會漸漸改善,但是時間一久不但愈來愈虛弱,時不時甚至還會出現氣喘和心悸的現象,讓家人是愈來愈擔心。最後拗不過家人的要求,她終於就醫檢查,一查竟發現她的血色素只有正常值的1/3,貧血狀況嚴重。
剛剛年過40的林女士近來總是覺得頭暈眼花,臉色蒼白,原本以為多休息就會漸漸改善,但是時間一久不但愈來愈虛弱,時不時甚至還會出現氣喘和心悸的現象,讓家人是愈來愈擔心。最後拗不過家人的要求,她終於就醫檢查,一查竟發現她的血色素只有正常值的1/3,貧血狀況嚴重。
講到痔瘡,姊妹們應該都很害羞,萬芳醫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盧延榕就說,常遇到女性患者跟他說,要到大醫院來治療痔瘡,真的需要提起莫大的勇氣,一是因為醫生看診會不好意思,二來則是在候診區人來人往,總是覺得別人一眼就看出「我有痔瘡」而產生心理壓力。
「便秘」是不少上班族、外食族的困擾之一,如果一週排便次數小於3次,或糞便過於堅硬、乾燥且難以排出,就需要特別留意便秘問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刊載指南指出,大多數便秘者可以透過改變飲食、補充水分或使用瀉藥等家庭治療來緩解症狀。
肛門口經常搔癢難耐,伸手搔抓不僅不雅觀、也有衛生問題的疑慮。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說明,嚴重的肛門搔癢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引起極大的心理壓力。患者會習慣性地想透過搔抓止癢,但礙於觀感問題,往往得在沒有人看到時才能勉強緩解,對個人造成困擾。
排便的順利與否,會顯示出身體的代謝狀況,對體態呈現也會有影響?李婉萍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體內,不僅促使息肉生長,甚至有引發癌變風險。尤其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自然,便秘也逐漸成為上班族或年輕族群的「文明病」。
坐在馬桶老半天卻上不出來?不少人面臨排便不順暢和便秘問題,會選擇直接到藥局購買瀉藥。丁丁藥局謝瑋綾藥師受訪表示,市面常見緩瀉劑共有四大類:一、膨脹型緩瀉劑;二、刺激型瀉劑;三、滲透型緩瀉劑;四、糞便軟化劑。除了作用時間長短差異,也有需要注意禁忌症。緩瀉劑也不建議長期使用,避免增加腸胃對瀉劑的依賴性,影響正常蠕動機能。
男男族群喜歡從「後面來」,不只要當心「菊花殘,滿地傷」,還可能會增加痔瘡風險?琳安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榕表示,目前對於痔瘡的看法較普遍的是「痔瘡軟墊學說」,危險因子主要與體質有關,可能增加腹內壓的生活習慣如纖維攝取過少、久坐久站、排便過度用力也可能增加痔瘡機率。盧延榕醫師指出,從文獻統計來看,肛交並不會增加痔瘡發生率。但是如果本身有痔瘡且處於急性發作期,肛交可能造成痔瘡出血與疼痛加劇。另一種與肛交關係密切的大腸直腸外科疾病是「肛裂」,多因肛門括約肌太緊、嚴重便秘、大便乾硬造成。男同志或進行肛交者在肛交時要當心引發肛裂加劇。
痔瘡人人有,疼痛差很多?部份痔瘡雖然「體積」不大,卻可能造成患者劇烈疼痛。琳安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盧延榕說明,這類情形通常是「急性血栓性外痔」發作,由於急性發炎造成血管裡有血栓或血塊阻塞靜脈迴流。病人大多未察覺自己有痔瘡問題,偶然發現一小顆痔瘡硬塊且疼痛難當,甚至會有破裂、出血狀況。
運動、跑步、重訓太用力或長時間騎單車「壓太久」,都可能導致「痔瘡」突然發作,甚至嚴重脫垂?琳安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榕表示,容易增加腹內壓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增加痔瘡機率。曾有患者因參加鐵人三項競賽,連續騎單車長達2-3小時,賽後感到肛門劇痛,才驚覺痔瘡已脫垂露出肛門口外。
「痔瘡」是一種靜脈曲張造成的疾病嗎?不只一般民眾難以分辨,連專業護理人員或醫學系學生也可能有類似誤解。琳安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榕指出,痔瘡與靜脈曲張病生理成因有所相似,但兩者具有明顯區分,最直接的表現是嚴重的痔瘡可能造成「噴血」甚至慢性貧血,影響正常生活。
你曾得過痔瘡嗎?體驗過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痛苦嗎?衛福部食藥署與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藍苑慈醫師指出,痔瘡是位於肛門周圍皮下及黏膜下的血管組織,因為長期不當用力排便、老化等因素,導致血管充血擴張或結締組織鬆弛,引起出血、腫塊、脫垂、搔癢等症狀。現代人久坐沒運動,三餐外食少蔬果,排便不順再加上如廁時手機滑不停,導致許多人「少年得痔」,但又因害羞而不敢就醫。
內痔通常無痛,但在排便時會產生鮮紅色的便血。外痔則通常會造成肛門周圍疼痛或腫脹,恐會造成血栓,便會引發「坐立難安」的強烈疼痛。女性尤其是孕婦族群,因子宮膨大、腹壓增加,造成直腸肛門壓力上升,更容易好發痔瘡,但又因為病徵位置私密,多數的女性深受其擾卻不願就醫,常會等到症狀非常嚴重出血、腫脹疼痛時才求助,反而讓它變得更為嚴重,甚至必須得挨刀除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