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

癌症患者發生「胰島素阻抗」  恐影響預期壽命?  專家搖頭:後果「非常糟糕」

癌症患者發生「胰島素阻抗」 恐影響預期壽命? 專家搖頭:後果「非常糟糕」

「胰島素阻抗」不僅可能是引起慢性病、代謝症候群的元凶,也可能是癌症患者的一大警訊?過往部分學說認為「代謝功能障礙」常見於癌症患者,並與較高的癌症復發率與低生存率有關。如今刊載於《Acta Oncologica》的研究認為,無論是癌症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反應能力都有受損的可能。

閱讀更多 »
結合化療、標靶治療優點   1藥物翻轉HER2「弱陽性」乳癌新趨勢

結合化療、標靶治療優點! 1藥物精準治療HER2「弱陽性」乳癌

52歲施姓患者約五年前乳癌復發,卻因為要照顧罹癌的母親、生病的公公,無法全心接受治療,直到乳房腫瘤日益增大、肺部多處轉移才再度就醫。原本以為是三陰性乳癌,經詢問醫師才知道自己其實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雖不適用抗HER2標靶藥物,但可使用俗稱「魔術子彈」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 Antibody-Drug Conjugates)藥物延續生機。

閱讀更多 »
女性比男性多3-8倍!  紅斑性狼瘡不只侵犯皮膚  徵兆、診斷、治療一次看懂

女性比男性多3-8倍! 紅斑性狼瘡不只侵犯皮膚 徵兆、診斷、治療一次看懂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風濕病)之一,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是指造成發炎反應的物質是由本身所產生。循環中帶有對抗自體細胞的表面的專一性抗體,會結合到細胞表面成份,啟動發炎發應,不只造成細胞與組織傷害,還會形成可溶性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血管和組織內。

閱讀更多 »
2023年大腸癌人口將暴增?  專家曝「1原因」讓民眾輕忽:診斷出來已第四期了

2023年大腸癌人口將暴增? 專家曝「1原因」讓民眾輕忽:診斷出來已第四期了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3年,不少民眾減少出入醫院頻率,即便身體發生異常,也不願意檢查原因,不自覺讓疾病逐漸惡化。事實上,以長居全台十大癌症的「大腸直腸癌」而言,即使確診晚期癌症,以手術治療皆能有很高的治癒率;使用化療與多線標靶藥物「接力治療」,整體存活期也可達約3年以上。

閱讀更多 »
肺癌年輕化警訊!頭痛竟是癌症腦轉移?晚期肺癌「雙免疫」治療現曙光

肺癌年輕化警訊! 頭痛竟是癌症腦轉移? 晚期肺癌「雙免疫」治療現曙光

肺癌近年躍升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有「新國病」之稱。然而早期肺癌較難察覺,久咳、咳血更非肺癌唯一徵兆,甚至頭痛、骨頭疼痛都暗藏警訊?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指出,肺部、腦部、肝臟、骨頭、腎上腺是肺癌最常見的五大轉移位置,其中,肺癌腦轉移及肝轉移的治療預後較不理想,而骨轉移的病人可能因疼痛至骨科求診,才被意外發現是肺癌引起。

閱讀更多 »
5年死亡風險降7成  癌症病人新曙光?  醫詳解免疫細胞治療作用

5年死亡風險降7成 癌症病人新曙光? 醫詳解免疫細胞治療作用

癌症是21世紀威脅人類性命健康最重大的疾病,近年關於「免疫治療」的應用與研究方興未艾,被視為治療癌症的新希望。廣義的免疫治療包括免疫藥物治療、癌症疫苗及免疫細胞治療三種模式,而「免疫細胞治療」是將取出的免疫細胞培養、訓練,打造成免疫軍隊注回體內,從而增強抵抗癌細胞的能力。

閱讀更多 »
預防糖尿病要「用睡的」! 研究:早睡幫助脂肪代謝、控制血糖

預防糖尿病要「用睡的」! 研究:早睡幫助脂肪代謝、控制血糖

早起的鳥兒不僅有蟲吃,還能避免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發表於《Experimental Physiology》的新研究指稱,人類的「睡眠週期」會導致個體的代謝差異,並改變身體代謝的運作。如時常熬夜、日夜顛倒者,利用脂肪獲取能量的能力顯著降低,意味著罹患肥胖、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閱讀更多 »
膽囊「長息肉」該擔心嗎?  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醫:超過「這公分數」要切除!

膽囊「長息肉」該擔心嗎? 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醫:超過「這公分數」要切除!

若身體裡的「膽囊」出現息肉,是否需擔憂息肉產生病變的風險?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指出,門診一位男性病患,近日體重圖突然減去4公斤,懷疑是因半年前檢查出「膽囊息肉」所導致。事實上,膽囊息肉和大腸息肉完全不同,病變風險非常低,因此民眾不必過於憂心。

閱讀更多 »
照完乳房攝影沒檢查  她全身酸痛驚見癌細胞轉移「全身都是」

照完乳房攝影沒檢查 她全身酸痛驚見癌細胞轉移「全身都是」

台灣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不只是女性癌症首位,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國家提早約十年。一旦腫瘤增長過快或發生轉移,乳癌患者不只要面臨是否選擇乳房「全切除」,還可能在無聲無息間發生癌症轉移全身骨骼,增加致命風險。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舉例,曾有一名乳癌患者接受乳房攝影後疑似陽性,有顯微鈣化現象而為未進一步檢查,12年後因全身酸痛再接受正子掃描檢查時,驚見全身骨骼都已有癌細胞轉移。提醒女性:如果有乳癌陽性疑慮,務必積極接受進一步詳細診斷,以免癌細胞在無聲無息間擴散轉移。

閱讀更多 »
連老醫師都難分辨? 他頻跑廁所以為「攝護腺肥大」 一檢查驚曝:攝護腺癌第一期了

連老醫師都難分辨? 他頻跑廁所以為「攝護腺肥大」 一檢查驚曝:攝護腺癌第一期了

「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症狀,就連醫學知識豐富的醫師,都很難從症狀分辨差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位68歲、從事醫師工作的患者,近幾年看診時經常頻尿,自覺是攝護腺肥大而求醫,經檢查竟發現攝護腺中約有0.5公分大的腫瘤。經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後,該患者的攝護腺癌完全消失。

閱讀更多 »
空腹吃蔬果防癌效果最佳?  醫揭植化素7大作用:把癌細胞逆轉變良性

空腹吃蔬果防癌效果最佳? 醫揭植化素7大作用:把癌細胞逆轉變良性

國際權威期刊《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2019年高達45%的癌症死亡人口與可預防的風險因子有關,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抽菸、飲酒、肥胖(BMI過高),這些因素造成全球一年癌症死亡接近460萬例。醫師提醒,蔬菜水果攝取不足、飲食西化,都可能是致癌的潛在因子。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科學統計明顯發現,多吃蔬菜水果的村莊、部落族群的癌症發生機率較小。要預防身體發生癌症,每日攝取「5份以上」的蔬菜水果是關鍵。

閱讀更多 »
她長期鼻塞好不了  檢查發現「癌細胞」長滿鼻腔!  醫:鼻咽癌「4徵兆」別輕忽

她長期鼻塞好不了 檢查發現「癌細胞」長滿鼻腔! 醫:鼻咽癌「4徵兆」別輕忽

長期鼻塞以為是過敏,沒想到竟是罹癌前兆?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呂彥德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女性患者,因鼻塞數週而前往耳鼻喉科就醫,初診為「鼻瘜肉」後前往醫院做手術切除,卻在術後病理報告發現,原以為良性的鼻瘜肉組織竟為「癌細胞」。呂彥德醫師表示,鼻咽癌的可能致癌原因目前尚待釐清,一般認為與種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有關。其中在種族遺傳因素方面,華人的鼻咽癌被公認發生率最高,縱然是移居國外的華人,仍比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