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打噴嚏! 花粉症恐讓夜間「鼻子全塞住」,專家揭10招抒緩鼻塞
花粉症影響夜間鼻塞、失眠,與臥室過敏原、生理時鐘變化、平躺姿勢有關;專家建議選用HEPA空氣清淨機、打造低敏臥室、調整抗組織胺服藥時間、使用抗敏寢具與止鼾鼻貼、熱蒸氣吸入、避免交叉過敏食物、補水及抬高頭部睡眠,嚴重者應儘早就醫。
花粉症影響夜間鼻塞、失眠,與臥室過敏原、生理時鐘變化、平躺姿勢有關;專家建議選用HEPA空氣清淨機、打造低敏臥室、調整抗組織胺服藥時間、使用抗敏寢具與止鼾鼻貼、熱蒸氣吸入、避免交叉過敏食物、補水及抬高頭部睡眠,嚴重者應儘早就醫。
吃安眠藥仍難入睡?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醫師指出,「睡眠焦慮症」是因害怕失眠而引發的焦慮型失眠,常見於急性子、追求完美、易緊張者。患者常因焦慮導致睡前情緒緊繃,反而更難入眠。治療應結合血清素藥物與睡眠認知行為治療(iCBT),並調整生活作息,如避免咖啡因、晚睡與滑手機。若出現長期擔憂睡不著的情況,建議儘早就醫評估,避免陷入焦慮與失眠的惡性循環。
父親節除了慶祝外,更應關心父親健康。國泰綜合醫院郭惠伶醫師建議,男性可通過養成以下6大習慣來提升健康狀況:戒菸、限制飲酒、體重控制、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此外,定期健康檢查和積極控制慢性病也至關重要,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問題。
「性行為」究竟能否幫助睡眠,是學界過往爭辯許久的議題之一。如今刊載於《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研究證實,性行為確實可能有助縮短「睡眠潛伏期」、幫助更快入眠。
失眠可謂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睡眠障礙往往讓人夜裡難以入眠、白天沒精神,造成身體不適與生活困擾。不過,若用安眠藥做輔助,可能又會擔心上癮、沒辦法停藥。為此,衛福部食藥署邀請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精神科醫師謝懷德醫師,與民眾分享常見的安眠藥「佐沛眠」與失眠的相關知識。
隨著天氣轉冷,不少民眾就寢後腿部容易「抽筋」,劇烈的疼痛往往使人從睡夢中驚醒。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分享,診間確實有許多病患因氣溫變化,晚上睡覺時深受小腿抽筋的疼痛所苦,且每年幾乎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究竟有無辦法可以改善抽筋的狀況?
新冠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的預防,一直是醫界亟欲釐清的重點。根據權威醫學期刊《JAMA》刊載的法國研究表明,逾4000人的長期追蹤顯示長新冠大約於「1年內」症狀有望樣獲得緩解,這是迄今為止針對長新冠議題,隨機訪問時間最長的研究,頗具有參考價值。姜冠宇醫師指出,每種症狀的消退時間各不相同,估計有97.5%虛弱患者、94.2%的注意力不集中、77.5%的記憶力減退在急性症狀1年後出現症狀消退。延緩症狀消退的因子則有大於60歲中高年齡、女性、癌症史、抽菸史、高BMI以及急性期症狀較多者。
常常感覺疲勞、骨痛、食慾下降嗎?這可能並非工作勞累惹的禍,而是骨髓纖維化在作怪!骨髓纖維化多與基因突變、骨髓間質中的纖維細胞不正常增生有關,導致造血細胞無法正常工作,常見症狀為疲倦、有飽足感、盜汗、搔癢等,容易被誤認是腸胃不適或勞累而延誤就醫。
長期飽受睡眠困擾,竟需要透過「住院觀察」讓睡眠品質改善?林口長庚醫院鼾症睡眠外科李學禹教授指出,民眾如有認床、睡眠品質不佳、白天昏昏欲睡、精神不濟、多夢、夢遊、生理時鐘混亂等睡眠障礙情節,確實能透過醫療協助改善睡眠品質。
受到天災人禍影響,雖然沒有受傷,但內心仍會出現焦慮的反應?萬芳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邱一航醫師接受專訪表示,遭逢重大災害者可能變得很緊張、失眠,甚至罹患急性壓力症候群(ASD),持續為3天至1個月;而症狀若持續1個月以上,則要懷疑是否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近日東部地震頻仍,加上許多確診者深受新冠病毒所苦,不少民眾出現失眠、睡不著或是睡不好的狀況,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不過,睡不著、睡不好或睡不飽,都可以視為「失眠」的一種嗎?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身心科主任顏琮祐醫師表示,睡不著、睡不好或睡不飽,僅可視為睡眠障礙者的「主觀形容詞」。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攀升,國人也陸續出現「長新冠」症狀,近期更傳出一女性病患於5月染疫後持續出現疲憊感、頭痛,嚴重影響思考及說話能力,甚至在騎車時因一時腦袋混亂而自撞卡車,差點釀成憾事,經診斷後確認為長新冠中常見的「腦霧」現象。台灣神經學學會胡朝榮理事長指出,長新冠症候群與「腦部」及「神經系統」息息相關,而腦部對於全身健康至關重要。呼籲民眾在疫情當下,更應重視腦部健康,以避免全身殘疾的後果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