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這些事恐讓器官罷工! 營養師示警:身體保養最忌「8種惡習」
多吃了一塊雞排、多喝了一杯酒,體內器官都一清二楚!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器官的正常運作是維持健康的根本,因此對待器官應該要比「對待愛人」更加細心呵護。高敏敏營養師也說明,各大器官的照護需要「趨吉避凶」,尤其以下風險因子更要有意識地避免。
多吃了一塊雞排、多喝了一杯酒,體內器官都一清二楚!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器官的正常運作是維持健康的根本,因此對待器官應該要比「對待愛人」更加細心呵護。高敏敏營養師也說明,各大器官的照護需要「趨吉避凶」,尤其以下風險因子更要有意識地避免。
日本「小林製藥」公司生產之紅麴保健品,上週五(22)傳出多起服用者出現腎臟疾病問題;今(28)日更有4人宣告不治、至少106人住院觀察。衛福部食藥署已勒令國內業者主動通報並採取預防性下架,截稿前已有154名業者通報,顯現食安風暴不僅席捲日本,更已對國內食品業者造成影響。
讓「人生變黑白」的「肝」苦危機,竟然就藏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之中?要注意長期飲食習慣不佳、確實可能會傷害肝臟,而且這些食物並不算少見!首先要了解常見的3大肝病問題,出現以下症狀要特別小心,「肝苦人生」可能已經找上你了!
民進黨前主席、素有「浪漫革命家」美稱的施明德,於15日(一)不幸因肝癌復發與世長辭,享壽83歲。據了解,施明德於過去受訪時,表示36歲時就被檢查出「B肝病毒」帶原;其更於2006年宣布肝臟有一惡性腫瘤,從此與肝癌拚搏超過20年之久,近日仍不敵肝癌復發與世長辭。
除了自身的肝臟疾病、肥胖或作息不正常之外,事實上「吃錯食物」對於肝臟的危害更是比想像巨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日常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事實上可能會傷害肝臟,並導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嚴重後果。尤其以下6類飲食更是要減少攝取或避免。
一名30歲的年輕女子結束日本蜜月行後,回台不久後昏倒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心臟衰竭」;進一步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這才知道,該患者先前出現食慾不振、雙腳水腫像「麵龜」、異常喘息等症狀,並非會計工作太累、腎臟出狀況,而是肺動脈高壓的警訊。
愛吃高糖食物小心「肝包油」或脂肪肝上身,有可能進展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其實,脂肪肝是肝細胞內充滿油滴像「吹泡泡」般將肝細胞愈吹愈大,也就是「脂肪變性」,脂肪在肝臟細胞中大量堆積時即稱為脂肪肝。
你知道在台灣每6人就有1人缺鐵嗎?補鐵該吃什麼食物最好?除了素食者容易缺鐵之外,孕婦在孕期後期也要開始補鐵?首先先看日常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成年男性10毫克、成年女性15毫克,13歲以上青少年及成年人上限攝取量為40毫克。至於懷孕女性在孕期第三期到哺乳期,鐵質建議量是平時的3倍,每日建議量從15 mg增加至45 mg。此攝取量很難從飲食中補充,可適當的補充保健品或鐵劑補充鐵質。
根據109年癌登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人數為1萬982人;與108年相比,發生人數及發生率皆呈下降趨勢。110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也指出,有12,035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位居我國主要死因第10位,死亡人數為4,065人,肝癌更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970人。
癌症常居國人「十大死因」榜單,民眾往往聞癌色變;其中「肝癌」更是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第2位。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C型肝炎,B肝帶原者若持續性肝炎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民眾若「只知保養,卻不知要追蹤」,當心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常用止痛退燒藥「普拿疼」傳出缺貨,不少民眾到藥局買藥卻撲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證實有大量收購普拿疼的情況。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柳朋馳受訪指出,普拿疼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大部份經由肝臟代謝,成人一天攝取超過4公克以上,就有一定程度的肝毒性風險。
現代人的肝病問題日益嚴重,「肝苦人」的辛酸沒人知,就怕自己不知!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李政祺醫師表示,在一次195位民眾腹部超音波檢查中,發現肝臟有異常者竟高達77.9%,其中91位有脂肪肝現象。李政祺提醒,若脂肪肝轉為「脂肪肝炎」,未及時治療恐會演變成「肝硬化」,最終甚至有罹患「肝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