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喝水恐「低血鈉」增死亡率? 醫師:這類人沒渴都不要喝
多喝水未必一定對健康有益?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社群發文提醒,許多病人被告知應盡量多喝水,但有可能忽略了「低血鈉」的危險性。由於低血鈉症狀不具特異性,與其他疾病表現難分,病人很可能被誤診為感冒,甚至增加病人的整體死亡率。
多喝水未必一定對健康有益?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社群發文提醒,許多病人被告知應盡量多喝水,但有可能忽略了「低血鈉」的危險性。由於低血鈉症狀不具特異性,與其他疾病表現難分,病人很可能被誤診為感冒,甚至增加病人的整體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其中有80%可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加以預防。《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期發佈研究,更新保護心臟健康的七項主要建議,首次納入「睡眠質量」為單獨風險因子,明確提醒睡眠時間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該研究發表於重要醫學期刊《Circulation》 。
男、女發生心肌梗塞原因大不同?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張嘉修醫師受訪指出,男女性的心肌梗塞風險因子確實有所差異。以統計而言,性別本身就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女性則勿因症狀不典型,而輕忽心血管疾病警訊。
「肥胖」雖然有醫學客觀的定義,但對於體重過重者而言,一旦被貼上肥胖的標籤不但會加重心理壓力,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形成一種「體重歧視」的惡性循環?一份回顧研究指出,針對過重者的「體重羞辱」不但會導致皮質醇上升,還會讓他們加重濫用酒精、藥物來面對負面情緒或激烈減重,造成健康與性命危險。
Omega-3脂肪酸為人體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學界普遍認為,平時適量攝取Omega-3,有助於促進心血管健康、並改善血液循環。不過,其對於高血壓患者的益處尚無大型研究可供佐證。近期美國心臟協會(AHA)刊載研究表明,平時多攝取副含Omega-3來源的食物或補充品,確實對降血壓有一定助益。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不少手搖飲料店也隨之湧入人潮。不過,含有過量糖分的手搖飲,其實難以達到解渴的效果!根據衛福部的「國人糖攝取量上限」指南,每天飲用一杯「半糖」飲料已經瀕臨超標,若平時飲食愛好重甜、重鹹的食物,往往容易吃下超標的糖分而不自覺。
很多男性會在意另一半在床上的表現究竟是「真高潮」還是「假高潮」,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臺灣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童嵩珍主任表示,高潮可以分為「生理高潮」與「心理高潮」,醫學上用以衡量生理高潮的表現,包含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臉潮紅等變化。但是取決於情境氛圍的心理高潮,其實對性事而言更為重要。
現代社會步調漸趨快速,上班族少有時間能抽空運動或鍛鍊身體。因此,快速且有效的減重方法逐漸受到歡迎,如168斷食。儘管近年來採取間歇性禁食的族群逐漸增加,但僅有少數研究證實該類飲食對人類的益處。不過,近日刊載於《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的研究,有望消除學界對間歇性斷食的疑慮。
性行為不只是伴侶之間的魚水之歡,也被視為一種運動型態,過程中會增加熱量消耗與心率上升。不過,進行性愛時的身體會達到多大運動量?性愛是否可以當成幫助減肥的運動?男女之間是否有所差異?文獻回顧分析給出了初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