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運動

確診後「偏頭痛」大爆發!  吃「3C食物」會更嚴重?  醫警告:只吃止痛藥有成癮疑慮

確診後「偏頭痛」大爆發! 吃「3C食物」會更嚴重? 醫警告:只服止痛藥有成癮疑慮

打完疫苗或確診COVID-19,會讓「偏頭痛」發作情況變嚴重?小心只吃止痛藥恐「愈吃愈痛」還會藥物成癮!美國偏頭痛基金會指出,偏頭痛患者確診新冠病毒後更容易出現長新冠症狀,且頭痛次數在1-2月之內可能增加為每月10-15次。醫師提醒,偏頭痛誘發因素眾多,環境、遺傳、食物,壓力、睡眠、氣候都與偏頭痛有關。每周偏頭痛發作1次以上,建議及早至神經內科就醫。

閱讀更多 »
女性越晚生風險越高? 高血壓、糖尿病機率翻倍漲!  國健署:高齡孕婦必做「6件事」

女性越晚生風險越高? 高血壓、糖尿病機率翻倍漲! 國健署:高齡孕婦必做「6件事」

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相較去年,國人女性生育平均年齡再度升高,109年與110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0歲、32.29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則分別為31.09歲、31.23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1.64%,顯示國人生育年齡普遍延後。且根據資料指出,年齡在35-39歲的孕婦,早產比例達12.70%,較25-29歲之早產比例8.40%還要更高。

閱讀更多 »
「大姨媽」再訪非回春徵兆!  更年期後出現「8大症狀」快就醫

「大姨媽」再訪非回春徵兆! 更年期後出現「8大症狀」快就醫

國健署指出,子宮內膜癌為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每年新診斷子宮體癌個案中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以及出現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症狀。更年期或停經婦女需多加留意。

閱讀更多 »
不胖、不吃甜食也會得糖尿病?  醫師:食量大體重「不增反減」要小心

不胖、不吃甜食也會得糖尿病? 醫師:食量大體重卻「不增反減」要小心

平時食量大、餓得快,體重卻反而減輕,要當心是罹患「糖尿病」的前兆?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戴廷羽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50歲男子,因在工地工作,工作量大且熱量消耗快,一餐往往要吃2個便當。長期攝取高熱量飲食不但沒有使他增胖,3個月後甚至消瘦10公斤,但經檢查後發現該男子已罹患糖尿病。為此戴廷羽醫師建議,經常外食吃便當的民眾,不妨可先採取以下措施,有助於避免攝取不必要的熱量,如爌肉去肥肉、雞腿去皮,油膩青菜過水後再食用,或用礦泉水淋掉油脂,是避免糖尿病上身的小撇步。

閱讀更多 »
不運動是全球第4死因!  研究:每週運動不足10分鐘   Covid-19死亡風險增2.49倍

不運動是全球第4死因! 研究:每週運動不足10分鐘 Covid-19死亡風險增2.49倍

Omicron變異株再度造成疫情緊繃,一旦防疫再度升級,室內外運動場館空間又可能面臨關閉。然而,缺乏運動是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風險因素,也被認為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風險因子。加州大學團隊發表於國際期刊《BJM》的研究指出,長時間不運動(一周運動不到10分鐘)的COVID-19 患者,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都有明顯提高。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