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是全球第4死因!  研究:每週運動不足10分鐘   Covid-19死亡風險增2.49倍

不運動是全球第4死因! 研究:每週運動不足10分鐘 Covid-19死亡風險增2.49倍


潮健康/外電編譯


「缺乏運動」是全球第4大死因 染疫死亡率高出2.49倍

「缺乏運動」是全球第4大死因 染疫死亡率高出2.49倍

Omicron變異株再度造成疫情緊繃,一旦防疫再度升級,室內外運動場館空間又可能面臨關閉。然而,缺乏運動是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風險因素,也被認為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風險因子。加州大學團隊發表於國際期刊《BJM》的研究指出,長時間不運動(一周運動不到10分鐘)的COVID-19 患者,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都有明顯提高。


該項研究表示,缺乏足動運動量是各種慢性病的潛在風險因子之一,研究團隊針對48,440名的COVID-19確診者發現,比起符合成年人運動量建議(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人,完全不運動的患者住院率為2.26倍,重症率為1.73倍,死亡率更是2.49倍。


加州大學在研究中指出,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功能,減少感染各種病毒的發病率、重症程度,並降低整體死亡率。同時,運動可以降低全身性發炎,而這是COVID-19引發肺炎,導致身體機能受損的主要原因。


研究強調,運動對身體具全面性好處,包括促進心血管健康、增加肺活量與肌耐力,也能改善心理健康。然而,病毒大流行至今各國時開時閉的社交封鎖政策,無形中令人們降低了運動量。建議應鼓勵人們盡可能從事規律運動,增加保護自身免於感染重症的能力。


染疫臥床後肌肉量恐快速下降 居家工作更難平衡運動及生活

染疫臥床後肌肉量恐快速下降 居家工作更難平衡運動及生活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議題,是確診者的運動狀況。物理治療師Corey Malone則提醒,一旦確診COVID-19,有可能需要住院臥床,導致長時間缺乏運動,進而發生肌肉量下降、靈活度降低、關節僵硬、平衡感障礙等狀況。


Malone指出,臥床不起的病人平均每周最多可能減少12%的肌肉量,肌肉量快速減少又會增加關節、骨骼問題,也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與關節炎。Malone認為,當感染COVID-19後可能需要6-8周才能達到強化肌肉的效果。


另外,倫敦大學的研究也顯示,年輕族群在疫情流行期間,運動量變化(增加或減少)的比例比40歲以上族群更多,他們可能進行更多的久坐型休閒社交活動,取代了從前耗費在運動上的時間。居家工作期間,年輕族群面臨更龐大的壓力,更難取代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也是運動量下降的原因。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COVID-19大流行可能導致許多健康成人面臨居家隔離,長時間居家辦工的生活模式,更長時間的久坐與較少的運動都會影響健康,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是7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也可兩者搭配進行。久坐時盡可能每30分鐘起身活動一次。


資料來源:

Stay physically active during self-quarantine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and after the first national lockdown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England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