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診喉嚨痛爆怎麼吃? 營養師點名1食物:助修復黏膜與免疫力
確診後「喉嚨劇痛」,要避免吃哪些食物加重症狀?簡鈺樺營養師受訪指出,首先建議避開「清脆鬆脆」的食物,例如地瓜片、薯片、餅乾,較容易刺激或吞嚥時因輕脆質地,引發疼痛感。另外,也建議避開營養學分類「酸性」的食物,特別是酒精。天然食物柑橘、蕃茄等也建議不可過量。喉嚨痛時最好也避開「甜食」。
確診後「喉嚨劇痛」,要避免吃哪些食物加重症狀?簡鈺樺營養師受訪指出,首先建議避開「清脆鬆脆」的食物,例如地瓜片、薯片、餅乾,較容易刺激或吞嚥時因輕脆質地,引發疼痛感。另外,也建議避開營養學分類「酸性」的食物,特別是酒精。天然食物柑橘、蕃茄等也建議不可過量。喉嚨痛時最好也避開「甜食」。
國內Omicron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破萬的狀況下,若自己不幸確診,居家隔離期間可以補充哪些營養素,維持身體機能並提升免疫力?張語希營養師於社群指出,確診者可適度攝取以下「6大營養素」,幫助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對抗新冠病毒:維生素D、維生素C、DHA、硒、鋅以及益生菌。
打疫苗安全嗎?會不會有副作用?部份家長擔憂疫苗安全性,甚至認為讓孩子感染Omicron病毒,獲得自然保護力更安全?光田綜合醫院兒科主任周宇光醫師受訪表示,感染疾病與接種疫苗最重要的衡量效益是死亡率,從大流行地區的兒童死亡率來推估,更應該及早讓孩子打疫苗加強保護力。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全台已累積超過98萬人(截至5月18日)曾感染新冠肺炎,親友確診、甚至全家確診的狀況時有耳聞。在急診室大排長龍、醫療量能吃緊的狀況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陳宥達醫師呼籲,與病毒共存的過程仍需民眾共同配合;感染Omicron者以輕症居多,雖傳染力強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實是無須過度恐慌。
確診人數連日創新高,要補充哪些營養維持良好免疫力?簡鈺樺營養師指出,感染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如小朋友、年長者,應特別注意蛋白質是否攝取足夠。人體的免疫力是一種「系統性」的組成,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到免疫分子,都需要有蛋白質這個材料構成。因此,要維持良好免疫功能,蛋白質吃得夠最重要。成人蛋白質攝取建議約為0.8-1g/每公斤。
焦慮、壓力、失眠等問題時常困擾著現代人,而心理問題不僅源於工作、人際關係,也和日常的飲食習慣有關?事實上,若在生活中適時攝取特定營養成分,可能對個人的焦慮問題產生正面作用。美國哈佛大學直屬機構《哈佛健康出版社》即點出常見的5種天然營養來源,有助緩解焦慮問題,與生活中的緊張不安感。
別輕忽「長期焦慮」對身心靈造成的影響!若因工作、人際關係等因素導致長達6個月以上的焦慮情緒,可能要擔心「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包括容易恐懼緊張、過度擔心日常問題、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心跳加快、肌肉緊繃、胸悶、社交障礙等等。
台灣正式宣佈開放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引發民眾關注核食安全議題。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指出,福島食品進口最需要注意的檢驗項目是碘131、銫-134、銫-137。11年前發生福島核災時,當地食品驗出的碘、銫大量超標,因此制定了針對特定區域的進口管理辦法。
網路流傳眾多光怪陸離的「生髮怪招」,如抹生薑、粗鹽或沙拉油,勿信偏方當心反而傷害頭皮毛囊! 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提醒,生薑、醋、大蒜、沙拉油等切勿當作「生髮神器」使用。生薑、大蒜屬辛辣類食物,易使毛囊受刺激發炎;沙拉油則易使毛囊阻塞。有患者則於頭皮塗抹粗鹽以求生髮,導致原本的「地中海」圓形禿愈發明顯、甚至引發「頭皮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