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想「喝一杯」放鬆? 專家曝真相:過量酒精反而使「情緒更緊繃」
年末適逢元旦連假、農曆新年,不少民眾相約親朋好友齊聚,難免少不了酒水相伴。但倘若黃湯下肚僅是為了放鬆身心、一解工作時的滿腹苦水,借酒澆愁恐怕只會「愁更愁」。專家表明,特定族群在接觸酒精後,容易觸發名為「酒後焦慮」(Hangxiety)的現象,引起羞恥、擔憂與內疚感加重。
年末適逢元旦連假、農曆新年,不少民眾相約親朋好友齊聚,難免少不了酒水相伴。但倘若黃湯下肚僅是為了放鬆身心、一解工作時的滿腹苦水,借酒澆愁恐怕只會「愁更愁」。專家表明,特定族群在接觸酒精後,容易觸發名為「酒後焦慮」(Hangxiety)的現象,引起羞恥、擔憂與內疚感加重。
西方有句俗諺:「像國王一樣吃早餐、像王子一樣吃午餐、像乞丐一樣吃晚餐。」顯示西方人對於早餐的重視程度。根據日前發表於《Cell Metabolism》的研究顯示,早餐內容吃得更豐富者,確實與增加整天的飽足感、幫助減肥有關,但早晚的食物攝取量多寡,並不影響身體代謝卡路里的方式。
近日氣溫驟降、氣候相對不穩定,加上已屆年末,難免讓人有心情鬱悶的感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民眾可能覺得吃洋芋片、手搖飲、甜食、炸物、喝酒、大吃大喝等行為,能比吃健康食物更讓人開心。不過,攝取這些食物僅能得到短暫的歡愉感,長期食用垃圾食物,則可能要付出成癮、肥胖、不健康等代價。
吃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原因不只是因為「膽固醇」?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與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共同發佈的研究指出 ,以往膽固醇被認為是引發心血管風險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的主要原因,但無法給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全面性解釋,該研究指出腸道在消化肉類食物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重要關聯。
許多減重者害怕在減重過程中,攝取過多的「油脂」導致肥胖。實際上,良好的脂肪是健康飲食相對重要的一環。美國認證營養師Kelsey Hampton表示,首先得釐清脂肪並不總是有害,如「不飽和脂肪」常被稱作「健康脂肪」,適量食用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並有助於保持毛囊和皮膚健康、保護器官、促進大腦發育,並幫助身體保存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
「維生素B12」又被稱為鈷胺素類(cobalamins),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維生素,且在幫助細胞保護神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專業註冊營養師Nicola Ludlam-Raine表示,維生素B12能幫助身體從食物中釋放能量,保持神經系統健康,並有助於製造紅血球細胞,將氧氣輸送到全身。
過去研究指出,維生素D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幫助增生神經傳導路徑並促進腦部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與其團隊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阿茲海默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
近年通膨嚴重,萬物齊漲但薪水卻沒漲,讓不少工作忙碌、預算有限的上班族,只能透過購買超商食品裹腹。程涵宇營養師表示,超商食品如飯糰、義大利麵等食物,大多可以拿了就走、或稍微加熱就能食用。便利性雖高,但長時間食用確實可能造成營養不均、鈉含量過高等負面影響。
吃重乳酪蛋糕時,消費者可以感受到質地綿密的口感,秘訣就在其使用的材料:鮮奶油乳酪(Cream cheese)。鮮奶油乳酪是什麼?與一般的鮮奶油又有何不同?該如何攝取才健康?衛福部食藥署邀請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高彩華教授,一同分享如何健康享用鮮奶油乳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