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流失如海砂屋!她50歲裝人工髖關節卻鬆脫,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致骨鬆
骨質流失是沒有感覺的,高危險族群必須及早顧好骨本,並及早檢測骨密度,以防因骨折而失能。一名年約50歲熟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長期使用類固醇埋下骨鬆高風險因子,卻忽略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的重要性,只單純控制風濕性疾病。後來不幸出現髖關節壞死,當時接手治療的骨科醫師幫其置換人工髖關節,患者術後行走狀況雖不錯,卻在手術完8個月後,因為關節疼痛而求診。
骨質流失是沒有感覺的,高危險族群必須及早顧好骨本,並及早檢測骨密度,以防因骨折而失能。一名年約50歲熟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長期使用類固醇埋下骨鬆高風險因子,卻忽略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的重要性,只單純控制風濕性疾病。後來不幸出現髖關節壞死,當時接手治療的骨科醫師幫其置換人工髖關節,患者術後行走狀況雖不錯,卻在手術完8個月後,因為關節疼痛而求診。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
國人晚婚晚育增加,男、女發生不孕症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而不孕不只是女性問題,男性也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不孕症!這次結合先前在不孕症診所工作的經驗,整理了以下資料分享給大家,男女性在備孕期間究竟要吃什麼,才能幫助增加受孕機率?
在媽媽教室講課時,最常被學員問「抒緩孕吐」的方法。通常懷孕初期容易有孕吐的問題,後期會自然慢慢緩解;不過也聽過有準媽媽「從頭吐到尾」,可見懷孕的辛苦與煎熬。準媽咪們該如何避開容易導致孕吐的「飲食地雷」呢?
「牛奶」是國人非常喜愛的飲品之一。但同樣是牛奶,為何鮮乳必須冷藏保存,且效期只有幾星期;而保久乳卻可以在室溫中放好幾個月呢?衛福部食藥署與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陳明汝教授,為民眾說明不同種類保久乳的差異,以及保久乳的保存方法。
女性生育後的「哺乳期」該怎麼吃最好?張語希營養師建議,處於哺乳期的女性,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可以避免睡眠時腿部抽筋,也可以穩定情緒、幫助睡眠。較為簡單的記法是,1毫升牛奶約含有1毫克鈣質,不過一天若要喝足1000毫升(1公升)的牛奶,對大部分人而言實屬困難。
更年期並非女性專利,男性也會歷經更年期!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上年紀是大多數人不想承認的事,但近期若自覺「易怒、易熱、易憂鬱」,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更年期來臨的徵兆。無論男女,在40-50歲都會經歷荷爾蒙衰退,因此攝取特定營養素就顯得至關重要。
「醫師,我家孩子成長進度不如同學,要喝轉骨方嗎?」常有家長帶著兒女焦急就診,經醫師詢問發現孩子常常晚睡、睡眠時間不足且作息不規律,長期累積不利成長因素。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童專科醫師陳奕成醫師說明,不少父母精心為孩子準備轉骨秘方,卻忽略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導致錯過寶貴成長期。
以前在生殖醫學中心工作時最常要幫病人解決不孕症的問題,隨著台灣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逐漸上升,有備孕需求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以下「備孕營養補充4大招」再搭配做功課、算時間,試了半年還是沒有結果就可以去諮詢生殖醫學科醫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