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悶別再揪團大吃大喝! 營養師推15種「好心情」食物:有效抒壓還不用怕胖
近日氣溫驟降、氣候相對不穩定,加上已屆年末,難免讓人有心情鬱悶的感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民眾可能覺得吃洋芋片、手搖飲、甜食、炸物、喝酒、大吃大喝等行為,能比吃健康食物更讓人開心。不過,攝取這些食物僅能得到短暫的歡愉感,長期食用垃圾食物,則可能要付出成癮、肥胖、不健康等代價。
近日氣溫驟降、氣候相對不穩定,加上已屆年末,難免讓人有心情鬱悶的感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不少民眾可能覺得吃洋芋片、手搖飲、甜食、炸物、喝酒、大吃大喝等行為,能比吃健康食物更讓人開心。不過,攝取這些食物僅能得到短暫的歡愉感,長期食用垃圾食物,則可能要付出成癮、肥胖、不健康等代價。
近期若自覺沒走幾步路就開始出現膝蓋疼痛、偶爾蹲下時還會發出「喀喀聲」,須留意可能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徵兆。樂生療養院副院兼長骨科主任周禮智醫師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一般會感到關節疼痛,有時是間歇地隱隱作痛、活動受限,症狀惡化到最後可能會失去活動能力。
維生素 C 是維持健康免疫所需的基本營養素之一,因此確保日常飲食中含有足夠的維生素C來源非常重要。除了對人體的免疫系統有益,維生素 C 也能發揮其他作用。英國認證營養師Helen Bond表示,維生素C在製造膠原蛋白(血管、骨骼、牙齒、皮膚的組成部分)當中至關重要,並能幫助傷口癒合、滋養神經系統。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其也有助清除對細胞有害的自由基。
許多減重者害怕在減重過程中,攝取過多的「油脂」導致肥胖。實際上,良好的脂肪是健康飲食相對重要的一環。美國認證營養師Kelsey Hampton表示,首先得釐清脂肪並不總是有害,如「不飽和脂肪」常被稱作「健康脂肪」,適量食用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並有助於保持毛囊和皮膚健康、保護器官、促進大腦發育,並幫助身體保存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
「維生素B12」又被稱為鈷胺素類(cobalamins),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維生素,且在幫助細胞保護神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專業註冊營養師Nicola Ludlam-Raine表示,維生素B12能幫助身體從食物中釋放能量,保持神經系統健康,並有助於製造紅血球細胞,將氧氣輸送到全身。
過去研究指出,維生素D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幫助增生神經傳導路徑並促進腦部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與其團隊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阿茲海默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今年7月刊登最新研究,宣稱中老年族群攝取維生素D補充劑,對骨質疏鬆、促進骨骼健康並無實質幫助。萬芳醫院骨質疏鬆與肌少症照護中心主任陳昱斌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一般民眾透過日曬、飲食可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反而是「6大族群」須留意維生素D不足問題。
維生素D長期被認為與預防鈣質流失、增強骨密度有關;然而,近期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卻宣稱,中老年人補充額外的維生素D,與預防骨鬆或骨折「無顯著關聯」,引發各界廣泛討論。究竟攝取、補充維生素D是否對骨骼健康有益?
目前學界認為適度曝曬太陽,對於人體健康具有一定助益,如日曬能補充維生素D、幫助身體吸收鈣質,減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而近日《Nature Metabolism》更揭露日曬對身體的諸多效果,如促進新陳代謝、減少神經過度活動,以及防止肌肉萎縮;且研究更發現日曬與促進男性的「食慾」有關。
端午節吃下太多粽子,高油高鹽的飲食內容不僅容易使體重增加,糯米難消化的特性更可能引起腸胃不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呼籲民眾,端午節後應善用「腸胃公休日」概念,讓腸胃適當休息、避免便秘或不適感。高敏敏營養師說明,「腸胃公休日」比起常見的進食法或斷食法更容易執行,建議採取「吃六休一」的準則,一週選擇一天當作腸胃公休日。透過原型、高纖食材搭配優格、優酪乳等飲品,取代高油、高鹽與高糖飲食,可顯著減輕腸道負擔,幫助體內做「順暢大掃除」。
擁有健康的骨骼有多重要?此前學界已證實,強壯的骨骼結構能夠保護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免受傷害,亦能儲存礦物質如鈣、磷,有助維持身體的基本運作。然而,人體的骨密度約從20-25歲左右達到高峰、此後將不斷流失,導致晚年的骨質疏鬆症、骨折等疾病風險增加,而絕經後更容易受到骨質流失的影響。
衛福部「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統計曾指出,國人45歲以上的婦女高達50%以上平均腰圍超過80公分,且70%以上都有肩頸痠痛的問題。若合併更年期常見症狀,往往容易使女性情緒起伏過大,工作表現亦可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