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林凱信教授表示細胞是珍貴的健康資產,在儲存細胞的過程中包含取樣、檢測、分離、凍存、運輸到確保臨床使用時的安全性及療效等,都需要有完整而嚴密的環節。所以選擇細胞庫,需要從實驗室的實力背景、細胞製成的標準化、細胞品質的管理系統,甚至要擁有醫療與實驗室專家支持,同時更需符合衛福部國家級 GTP 細胞保存庫的條件。

防大病、抗衰老超前部署!專家:幹細胞儲存須符合國家標準

幹細胞可以取代人體持續老化的細胞,同時能修復細胞組織損傷,所以,儲存自己年輕健康的幹細胞,在需要時回輸在自己身上有助於對抗衰老、調節免疫甚至治療疾病,是當前最受科學注目的尖端醫療技術之一。林凱信教授表示「細胞是珍貴的健康資產,在儲存細胞的過程中包含取樣、檢測、分離、凍存、運輸到確保臨床使用時的安全性及療效等,都需要有完整而嚴密的環節。所以選擇細胞庫,需要從實驗室的實力背景、細胞製成的標準化、細胞品質的管理系統,甚至要擁有醫療與實驗室專家支持,同時更需符合衛福部國家級 GTP 細胞保存庫的條件。」

閱讀更多 »
倫敦大學研究:每天睡不到5小時  死亡風險恐增25%

倫敦大學研究:每天睡不到5小時 死亡風險恐增25%

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縮短是正常的?英國倫敦大學最新研究指出 ,50歲以上成年人如果睡眠時間小於5小時,被診斷出慢性病的風險增加20%。這群睡不到5小時的人,與每天睡眠時間超過7小時的人相比,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的風險更要高出40%。

閱讀更多 »
疲倦、貧血、肚子變大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醫揭5大徵兆:40到60歲男性要當心

疲倦、貧血、肚子變大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醫揭5大徵兆:40到60歲男性要當心

摸到肚子「硬硬的」勿輕忽,當心是「慢性骨髓白血病」(血癌)徵兆?慢性骨髓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脾臟腫大,半數病人可能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白血球飆高、脾臟異常腫大才確診。然近十年病例數成長43%,更在5年內升為男性第9大癌症,值得國人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
冬天喝湯、熱飲太燙會致癌?  國健署示警:超過65度當心「食道癌」風險

冬天喝湯、熱飲太燙會致癌? 國健署示警:超過65度當心「食道癌」風險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且以男性居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

閱讀更多 »
膽囊「長息肉」該擔心嗎?  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醫:超過「這公分數」要切除!

膽囊「長息肉」該擔心嗎? 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醫:超過「這公分數」要切除!

若身體裡的「膽囊」出現息肉,是否需擔憂息肉產生病變的風險?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指出,門診一位男性病患,近日體重圖突然減去4公斤,懷疑是因半年前檢查出「膽囊息肉」所導致。事實上,膽囊息肉和大腸息肉完全不同,病變風險非常低,因此民眾不必過於憂心。

閱讀更多 »
照完乳房攝影沒檢查  她全身酸痛驚見癌細胞轉移「全身都是」

照完乳房攝影沒檢查 她全身酸痛驚見癌細胞轉移「全身都是」

台灣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不只是女性癌症首位,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國家提早約十年。一旦腫瘤增長過快或發生轉移,乳癌患者不只要面臨是否選擇乳房「全切除」,還可能在無聲無息間發生癌症轉移全身骨骼,增加致命風險。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舉例,曾有一名乳癌患者接受乳房攝影後疑似陽性,有顯微鈣化現象而為未進一步檢查,12年後因全身酸痛再接受正子掃描檢查時,驚見全身骨骼都已有癌細胞轉移。提醒女性:如果有乳癌陽性疑慮,務必積極接受進一步詳細診斷,以免癌細胞在無聲無息間擴散轉移。

閱讀更多 »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的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的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