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大關節疾病都可能釀成「慢性疼痛」? 疼痛科醫驚曝:不動刀也有機會痊癒
「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族群最為普遍的關節疾病之一。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有哪些嶄新的治療可供選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期,若病程進展至第三、四期,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因此及早接受治療,對提升患者行動力至關重要。
「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族群最為普遍的關節疾病之一。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有哪些嶄新的治療可供選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期,若病程進展至第三、四期,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因此及早接受治療,對提升患者行動力至關重要。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醫師說明,隨著世衛組織(WHO)揭示肺癌成為全球癌症最大殺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臺灣醫療界也對此積極應對。儘管近9年臺灣肺癌死亡率持續走低,但2022年肺癌仍奪走10,053名(43.1%)寶貴生命,幾乎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
台灣人餐桌上常見的「高麗菜」,是屬於「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種,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可以幫助抗癌、肝臟解毒、平衡雌激素。適度吃不僅好處多多,孕媽咪食用也可以幫助胎兒神經發展,並促進鐵質吸收!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曾獲5次金鐘獎殊榮;執導過數部膾炙人口台劇的導演陳慧翎,於今年11月1日不敵「子宮頸癌」病情復發,僅48歲就因病逝世。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癌症之一,大部分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
頸部周圍摸到不正常的「固定」腫塊,要當心是甲狀腺癌徵兆?據109年癌登資料顯示,甲狀腺於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七名,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四位,女性發生率高出男性三倍,國內名人如李明依、寶媽皆曾發現甲狀腺癌。
肺癌長年為十大癌症死亡人數之首,已被稱為臺灣的「新國病」。近年肺癌在檢測基因突變的「精準治療」領域雖有長足進步,但大多數的藥物進展與給付對象是肺腺癌族群。相較之下,第一線治療只有化學治療為主的「肺鱗癌」,可謂是國病當中的「弱勢癌」。
根據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攝護腺癌是十大癌症之一排名第5,不過現在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透過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攝護腺癌患者治療效果較好,而且也有較多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