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ega3脂肪酸不只護血管 還能減少腎臟病變? EPA才是抗發炎關鍵?
部份脂肪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被稱為必須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其中又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最為重要。Omega3脂肪主要包括ALA、EPA、DHA,ALA雖然能在人體內轉化為EPA與DHA,但轉化比例僅約2-10%,絕大部份的EPA和DHA來自深海魚的魚油,深海油魚如鮭魚、鯖魚、金槍魚、鯡魚和沙丁魚含量最多。
部份脂肪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被稱為必須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其中又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最為重要。Omega3脂肪主要包括ALA、EPA、DHA,ALA雖然能在人體內轉化為EPA與DHA,但轉化比例僅約2-10%,絕大部份的EPA和DHA來自深海魚的魚油,深海油魚如鮭魚、鯖魚、金槍魚、鯡魚和沙丁魚含量最多。
糖尿病是影響國人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屬於環境因素與基因交互作用所產生的高血糖疾病 ,血中葡萄糖濃度偏高為主要特徵。人體的「胰島素」負責控制血糖進入組織細胞,當胰島素量不足或身體對胰島素降血糖反應不佳,就可能發生糖尿病。
台灣透析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大國」,而腎臟健康與三高控制息息相關,其中又以糖尿病族群的血糖控制最為密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洗腎病在透析前一年罹患的疾病中,糖尿病比例高達47%。大型研究更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現腎功能指數如肌酸酐(Creatinine)異常時腎功能只剩下30%,顯示糖尿病族群及早照護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台灣洗腎盛行率居全球首位,糖尿病人數預估更將突破250萬人,血糖控制與腎臟健康息息相關,但根據調查顯示,近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身處潛在的腎病變風險。健保署攜手國內三大醫學會共同呼籲糖尿病族群加入「糖腎共照」機制平台,得到更良好的照護品質免於腎病危機。
常用止痛退燒藥「普拿疼」傳出缺貨,不少民眾到藥局買藥卻撲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證實有大量收購普拿疼的情況。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柳朋馳受訪指出,普拿疼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大部份經由肝臟代謝,成人一天攝取超過4公克以上,就有一定程度的肝毒性風險。
「心很累」恐是嚴重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醫師指出,國人常見的心臟疾病包括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病變、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其中以「心臟衰竭」致死率最高,心臟衰竭會造成心臟供血量不足、腎臟水份排不出,形成心臟、腎臟相互影響的「心腎症候群」。
維生素D是近年養生保健的熱門議題,不少國內外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障礙有明顯相關性。也有部份民眾認為藉由補充維生素D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當代營養學提及,維生素D有預防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對人體血鈣與骨質的調節更有重要作用。
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近12%,因洗腎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而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為何呈現逐年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醫師受訪表示,因為先天腎臟病而需洗腎的比例相對穩定,洗腎人數增加主要仍與「四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共病症有關。
根據2020年腎病年報,全台透析人數高達84,615人,為避免腎功能惡化至進入洗腎,早期慢性腎臟病的防治觀念更形重要。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理事長指出,臺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12%,而患者瞭解腎臟病的比例僅3.5%,即96%患者並不知道自身腎臟有問題,其中,三高族群佔比過半,如何增加國人對早期腎臟病認知率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