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酮飲食瘦身快 還改善「性慾低落」? 2種人勿輕易嘗試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醣類」的飲食方法,主要作用為使體內燃燒脂肪不完全而產生「酮體」。科學家發現酮體能夠起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因此也逐漸被用於治療頑固從長遠來看,生酮飲食確實有延長飽腹感、幫助保持肌肉質量等功效,並減少個人的卡路里攝入量。甚至有文獻指稱,生酮飲食可改善慢性病患者的性功能,進而改善性慾低落問題。性癲癇。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醣類」的飲食方法,主要作用為使體內燃燒脂肪不完全而產生「酮體」。科學家發現酮體能夠起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因此也逐漸被用於治療頑固從長遠來看,生酮飲食確實有延長飽腹感、幫助保持肌肉質量等功效,並減少個人的卡路里攝入量。甚至有文獻指稱,生酮飲食可改善慢性病患者的性功能,進而改善性慾低落問題。性癲癇。
C型肝炎隨著篩檢普及,確診人數有逐年增多趨勢。體內潛藏C肝病毒不只會變慢性肝炎,還可能引發肝硬化及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醫學院肝膽內科教授戴嘉言醫師受訪時表示,國內C肝相較於B肝,的確較有地域分佈及族群性傾向。戴嘉言醫師說明,全台平均C型肝炎機率約為3-4%,在中南部特定鄉鎮可能高達10%-30%,推測與早期共用針頭、刺青、針灸、牙科處理等器械感染較有關。另一方面,一些特殊族群包括洗腎患者或施打藥物毒癮者等也有較高的C肝感染風險。
肝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內分泌、解毒、免疫力均與肝臟習習相關。由於肝臟出問題時,常常會因症狀輕微而被忽略。依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1萬3 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顯示肝病確實為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不少人的年度目標清單中總會有「減肥成功」這個選項,但若光靠「不吃」減肥,反而可能落入「越減越肥」的窘境。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節食減肥不但會加速肌肉流失,也更容易導致復胖。光靠飲食控制很難減掉脂肪,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才是關鍵。
109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有1萬1,737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3,964人,肝癌則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73人。肝臟相關病變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是不容忽視的沉默殺手,其相關死因序位及發生率都在前幾名,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脂肪肝是身體的肝細胞堆積過多脂肪發生脂肪變性(fatty degeneration)的變化。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肝臟細胞會將熱量轉換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大量增加並堆積。醫學上的準確定義,是三酸甘油酯佔肝臟中的重量超過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除了將吃下肚的食物消化吸收營養,更應避免接觸慢性食物過敏原及攝取太多高油、低纖維飲食或過多人工色素、香料及甜味劑等,維持腸道菌多樣性、對食物的正確健康觀念、減少會引發慢性發炎的飲食習慣,才能由內而外打造健康的身體。
女性相較於男性,更容易形成虛胖的「泡芙人」身材,與先天體質、後天飲食習慣有關?簡鈺樺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說明,一般女性基礎代謝率會因為天生肌肉量相對較少,脂肪量比較高而導致比男性差,錯誤的飲食習慣更可能使體脂率居高不下。
肝癌高居癌症死亡人數第二位。從慢性肝炎再到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的「肝癌三部曲」之中,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是主要原因。一旦感染B肝、C肝之後,約70%至80%會演變為慢性肝炎,以及發生肝硬化與肝癌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教授受訪表示,防治B肝與C肝是減少肝病威脅的重大關鍵。